关于孔子言论启示的标题
1、要知错就改。这些做人的原则仍然是做人应遵循的起码道德准则。
2、孔子说慎于言,则指不能以言带行,言甚于行。
3、《论语述而篇》中。
4、二、孔子的言论对治学的启示:
5、孔子的言论对为人处世的启示:
6、在这章经文中,孔子没有直接回答子夏的问题,而是间接地启发子夏去思考,其结果非常圆满,子夏不仅明白了原来所问,而且又悟出礼后乎?的道理。这章经文是孔子典型的启发式教学经文。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论语·述而》,大意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8、在美学方面,孔子主张“美”和“善”的统一;而在史学方面,孔子主张实事求是地进行历史研究,强调研究历史时要重视事实依据,同时极为反对表里不一、名不副实。
9、这也反映了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
10、孔子阐述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即启发式教育,在教学中要重视启发学生。启发式教育,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做法,强调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符合教学基本规律,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1、记得孔子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它给我的启发就是在我们做学问要实事求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装懂。
12、明就是明德,德明是事物的根本。
13、经济方面:孔子主张轻利重义、“君子不言利”的经济思想;对于被统治的平民百姓孔子又有仁政富民的经济思想,但这主要是针对农业生产。
14、启发:抓住事物根本,指定合适计划。
15、仁就是仁义之心,仁者能够不怕,能够孝敬。
16、孔子的好学对我的启迪是学习一定与实践结合,要防止唯实践而功利;如求学只为事功,就很容易抛弃和忽略学习,一味在事功上求成。
17、没有持否定态度
18、认为人生在世,时时处处应好学不倦,方有长进,而少年时的学习尤为重要。
1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0、孔子说敏于事,是指对事的反应要敏捷而非事功要强大。同时,也要防止唯口头而轻实践。
21、认为学习一定要谦虚。
22、做事要表里一致,言行一致;
23、可以让我们树立社会核心价值观,以寻求长治久安良策;对于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国际化,构造和谐世界都有重大意义。
24、要有崇高的志向;
25、儒家的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法治等德道思想能让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支援以夯实、筑高舆论阵地。
26、读了勤学好问的孔子这个故事,得到的启示:学习要吃苦,勤奋,钻研,而且好问。只有这样,才能学所成。历代有学问的人都是如此。
27、认为一个人光埋头苦学并不够,还要多思,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才会更加有效。
28、主要内容:
29、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30、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关于孔子言论启示的标题
31、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32、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33、不懂就要问,就要学习,这就是“知礼”。孔子不以“礼”学专家自居,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和他对周礼的恭敬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34、《论语八佾篇》中。
3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6、在道德和政治方面:1.孔子主张仁说和礼说,主张个人层面上“仁”和“礼”的道德修养和品行,主张以德、礼治国。他强调人道主义,同时也强调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
37、孔子进了太庙,对每件事情都要问一问。孔子是很知礼的,对周礼十分熟悉,但遇到不懂的还是要问。孔子的知识之所以渊博,与他的“每事问”不无关系。
38、孔子让子路代他动手实践。其次他也告诫弟子们不要“水满而覆”,所以我们首先要使自己成为正直之士,才能成为饱学之士。
3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0、“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41、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并创办私学,大量招收学生,打破了当时教育方面的垄断,孔子还提倡因材施教。
42、要学会内省;
43、读了勤学好问的孔子这个故事,得到的启示:学习要吃苦,勤奋,钻研,而且好问。只有这样,才能学所成。历代有学问的人都是如此
44、“愤”和“悱”,都是形容学生追求知识的一种急切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因势利导,在恰当的时候启发、指点、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子贡能“告诸往而知来者”,做到了举一反三,这体现了孔子启发诱导式的教育方法。
45、孔子提出的启发诱导包括两层意思:实行启发式必须抓住教育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愤则启,悱则发);实行启发式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46、这一章经文既讲了教学方法,也讲了学习方法。主要是讲老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让学生开启活泼的心灵,生动的智慧,能独立思考。这是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4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9、孔子还提倡一个人在学习中要多问多听,不懂不要装懂。不论什么人,只要他在某一方面有专长,就应该虚心向他求教。
50、诚就是心诚,真诚能够至诚如神。
51、认为对于学过的东西应该时常加以重新温习。
52、孔子的主要思想是:明,诚,仁。
53、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言行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其中他劝人的六句话更是数不胜数。这些话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这些话都表达了孔子关于人际关系、修身养性、学习的观点和建议。他的话语简洁明了,深刻而富有启示性,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5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5、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