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秋夜
1、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中秋月》写的是凄怆的游子心情罢。素娥即嫦娥,说是的是嫦娥(中秋时节在月亮上遥望人间)未必不嫉妒人间的`家人团圆、亲人团聚,共享天伦,而为自己孤单地与玉蟾与桂花树相伴而哀怨。整首诗没有带一个“月”字,但是用“月”表现出来的乡愁却是清新自然。
4、“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5、银汉:天河,银河。玉盘:比喻月亮,形容它的圆润皎洁像白玉做成的盘子那样。唐李白《古朗月行》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6、【点评】这首诗是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所作,作于元丰元年(1078)中秋,一说作于熙宁十年(1077)中秋,当时其弟苏辙也在徐州,两人共赏月光。诗吟咏中秋月的皎洁美好,感叹韶华易逝,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圆魄:指中秋圆月。
9、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
10、圆魄上寒空,
11、嫦娥奔月中秋夜,
12、皆言四海同。
13、《中秋月二首》其一
14、《十五夜望月》王建〔唐代〕
15、不是中秋夜,是《中秋月》,是晏殊诗词。
16、《中秋月》
17、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18、安知千里外,
19、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20、作者:李峤
21、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
22、安知:哪里知道。
23、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
24、中秋夜中秋月(苏轼):
25、李峤〔唐代〕
26、虽然欢乐却无味,
27、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28、广寒宫中孤独住,
29、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30、《十五夜望月》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十五夜望月》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中秋夜
31、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32、不有雨兼风?
3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34、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35、十五夜望月
36、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37、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38、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39、《中秋月》的译文:寒冷的夜空升起了一轮圆月,都说每个地方的月亮都是一样的。哪里知道千里之外的地方没有急风暴雨呢?全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了世上万物都是千差万别的道理。
40、朝代:唐代
41、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42、玉兔伴她度时光,
43、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44、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45、作品原文:
46、怀念故土泪双垂。
47、思念亲人心中悲。
48、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49、桂香飘逸人未归。
50、云裳仙裙舞清歌。
51、没有中秋夜古诗,是《中秋月》
52、《中秋月》是一首五言绝句,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的道理。全诗短小,却寓意深刻。这首诗告诉我们不要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