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书法作品
1、如果是自己是从小临摹颜柳欧赵,出唐入晋打基础,以后或者时常创作或者教学,那是离不开楷书的。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我写的大楷.中楷.小楷《诫子书》。请赐教。
6、淫慢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7、《诫子书》全文如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10、《诫子书》全文86个字,最适合用楷书去书写。因为有教化作用,所以要有相对可识性,不可写的太张狂,但也不能写的太死板。
11、《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12、这些名言都强调了品德、学习、自律等方面的重要性,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参考。
1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4、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5、《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的儿子诸葛瞻的,全文只有短短的八十六个字,却阐述了修身、治学、养性、做人、敬业、奉献等等道理,告诫后人要品行端正,志向远大,脚踏实地,才学并蓄,传导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平易近人,而又语重心长,全篇充满智慧之语,读来发人深思。
16、能送人,最好送给小朋友。书法可以请书法家写好一点。
17、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
18、《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1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
20、以下是一些关于诫子的名言:
21、《戒子书》原文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23、《戒子书》道出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共同心声,也说出来很多父母想说而没办法表达的话。而诸葛亮又是偶像级的人物,通过他的嘴说出来,无疑更有信服力,应该说,给家里小孩的书房挂一幅这样的书法,对小孩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2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2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6、苏东坡云: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2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8、杜甫没写诫子书,诫子书是诸葛亮所作。
29、诸葛亮《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0、诸葛亮诫子书翻译及原文注释
诸葛亮诫子书书法作品
3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三国志》
3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4、(我尝试着书写,尽力把柳诚悬与赵子昂合璧,请方家们批评指正)
35、《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3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37、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8、从中我们知道两点,其一,楷书是基础。其二,楷书难于飘扬,最容易写死板。所以,我们不仅要写楷书,还要写出有血有肉有鲜活生命有个性的楷书。。。。。。
3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40、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作者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使这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