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节日问候 > 有关朱熹的诗-集合60句

有关朱熹的诗-集合60句

时间:2024-09-11 06:26:37

有关朱熹的诗

1、《劝学诗/偶成》作者:朱熹

2、年轻时学习效果好,时光容易逝去,少年的时光如果不珍惜,一晃就要慢慢走向衰老,如果老了才想起学习,就困难多了。哪怕是一点点的光阴都不要轻视,春天刚刚来临,还没有发觉到春草绿了,转眼间,台阶前的梧桐叶已经发黄了。

3、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4、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7、《九曲棹歌》

8、宋.朱熹

9、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0、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11、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12、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13、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1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5、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16、泾舟胶楚泽,周纲已陵夷。况复王风降,故宫黍离离。

17、观书有感

18、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1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0、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21、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22、半亩方塘(方塘:方形的水塘。在中国古代对方形的蓄水坑,称塘;对圆形的蓄水坑称池。)一鉴开(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

23、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24、斋居感兴二十首其五

2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26、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27、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28、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29、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30、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有关朱熹的诗

31、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32、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33、《登罗汉峰》、《登面山亭》、《双髻峰》、《云谷二十六咏》、《武夷七咏》、《游密崦》、《百丈山六咏》等。

34、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35、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36、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37、玄圣作春秋,哀伤实在兹。祥麟一以踣,反袂空涟洏。

38、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39、宋·朱熹

40、南宋·朱熹

41、漂沦又百年,僭侯荷爵圭。王章久已丧,何复嗟叹为。

42、问渠(渠:它,指水塘。)那(那:同“哪”,怎么。)得清如许(如许:如此,这样。)

43、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44、《观书有感》诗中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讲博览群书注重积累的诗句。

45、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46、为(为:因为。)有源头活水来。

47、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48、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一鉴开”,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

49、朱熹〔宋代〕

50、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51、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5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3、劝学诗/偶成

54、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55、出自《观书有感二首》,这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主要是说只有读书,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人们在读书后,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56、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

57、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5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9、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60、马公述孔业,托始有馀悲。拳拳信忠厚,无乃迷先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