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经典说说 > 读董遇读书有三余想到哪些成语和名人名言-通用

读董遇读书有三余想到哪些成语和名人名言-通用

时间:2024-05-02 06:22:57

读董遇读书有三余想到哪些成语和名人名言

1、-温故而知新

2、董遇读书三余读这个故事,想到了以下成语和名人名言:

3、余音绕梁:形容音乐或言辞优美,余味不绝。

4、三余读书的成语故事

5、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容阅读丰富,写作能力高超。

7、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8、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9、董遇读书有三余是一部经典的,它让我想起了许多成语和名人名言。首先,成语中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形容了董遇勤奋读书的精神和他写作的天赋。

10、东汉末年,汉献帝的侍讲官董遇很有学问,被称为“儒宗”,很多书生想拜董遇为师,跟他研究学问,董遇不肯收徒,认为书本是最好的老师。“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书生说没有时间,董遇教他们利用冬天、夜晚及阴雨天这三余时间读书。

11、-纸上谈兵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形容学习知识并不断实践,非常愉快。

13、破釜沉舟:形容下定决心,勇往直前去做事。

14、读书是一种宝贵的学习方式,学而不思则罔,可以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思而不学则殆:

15、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

1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7、【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18、读书有三余:谓心、口、手也。心者,思考之余;口者,读书之余;手者,笔砚之余。

19、这些名言都非常有启迪性,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学习。

20、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1、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22、董遇读书有“三余”的读书方法是:

23、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24、它主要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虽然这本书中没有特定的成语或名人名言,读了董遇读书有三余,但它提醒我们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我想到了以下几个成语和名人名言:

2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6、董遇读书有三余是指董仲舒(古代著名思想家)在读书时,每读三遍就能想到与之相关的成语和名人名言。以下是一些与读书、学习相关的成语和名人名言:

27、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28、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29、董仲舒是一位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他的名言有很多,其中包括:

30、其意思为: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四季中空闲下来的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之中空闲下来的时间;雨天,不能出门干活,这也是一年四季空下来的时间。

读董遇读书有三余想到哪些成语和名人名言

31、其次,名人名言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提醒我们读书要有思考,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受益。还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不断努力和坚持。董遇读书的故事激励着我,让我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

32、一、读书破万卷,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下笔如有神: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见识,这是一句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名言,意思是通过广泛的阅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因此,可以使写作水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33、-博学多才

34、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够成功。

35、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

36、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7、董遇所指的“三余”是指冬天是一年中的空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空余时间,阴雨天是时常出现的空余时间。原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董遇“三余”读书,出自鱼豢的《魏略·儒宗传·董遇》,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董遇,字季直。性格质朴,不善言辞但又好学。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靠朋友将军段煨。董遇和哥哥收集捡拾野稻子卖钱维持生计,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儒家的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他哥哥嘲笑他,但董遇还是依旧读书。 【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翻译】  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他们经常上山打柴背回卖钱(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有空闲就拿出书诵读,哥哥讥笑他,但他照样读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一定要先读百遍。”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冬天没农活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干活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阴雨天无法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