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名言名句经典摘抄与赏析
1、”樊迟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因为孔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学习怎样管理百姓,而不用学习种地种菜这些“小人”们干的事。(《论语·子路》)孔子这番话倒也不是全无道理,但语气中的轻蔑感可以说对后来中国人的行为影响是很大的。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至于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后世儒家,尤其是宋明理学曲解孔子的思想,偏面重视道德伦理的教育,而忽视技术技能的培养,所造成的文化局限性,使科学与民主不能充分发展,最终导致中华民族于近代遭受落后挨打的命运,似亦不宜归罪于孔子本人。
4、不但十七篇无军礼,即《汉书》所谓五十六篇《古经》者亦无之。《艺文志》以《司马法》二百余篇入《礼》类(今残本不多),此军礼之遗,而不在六经之内。孔子曰:‘军旅之事,未之学也。’盖孔子不喜言兵,故无取焉。
5、。忽视尚武精神上古时代的“五礼”中是有军礼的,但现存《仪礼》中只有四礼,没有军礼。章太炎在《经学略说》一文中这样讲:“五礼著吉、凶、宾、军、嘉之称,今《仪礼》十七篇,只有吉、凶、宾、嘉,而不及军礼。
6、忽视人权。自由。忽视对不同思想的宽容。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论语》中提及“君子”的有一百零几处,提及“小人”的有24处,其中将“小人”和“君子”作鲜明对照的据我数为19次。也就是说,孔子在提到“小人”时,几乎都是用来与“君子”作对照的。其中为人们所熟知的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等等。
9、”3。缺乏务实精神儒家的教育主要有两类内容:一类是《诗》、《书》、《春秋》等“文”类;一类是礼仪、道德、伦理等“礼”类。因为孔子认为有这两类东西来维护君主统治、防止犯上作乱就已经够了,这就是他的那句名言:“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这句话在《雍也》和《颜渊》中重复出现,可见这是孔子本人所注重的观念。
10、孔子是否有教育思想都是个问题。他主要是开公务员训练班。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3、。忽视自然科学《论语》和其它有关孔子的言行记录中,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机械工艺,均无丝毫反映。如果考虑到西周教学中本来有重数的传统,我们只能说孔子未能全面地继承和发扬他之前的文化知识。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不能用现在我们的思维去审查古人的智慧,因为那时非常落后!农业不及工业,工业不及科学。如果我们是古代之人,一定不及孔子,就像现代的儿童都会玩手机,电脑,老年人却学也学不会!就解放前后,一般大众都不会写春联,这才有多少年?何况春秋战国时期呢?秦车统一了中国,但不及现代的手扶拖拉机!能这样比吗?
16、据说在孔子的言论中,除了“君子”和“小人”外,没有第三类人、第四类人。5。缺乏平民情怀人们都熟知这个故事:孔子的弟子樊迟(樊须)向孔子请教怎样种庄稼,孔子答道:“吾不如老农。”又向孔子请教怎样种菜,孔子答:“吾不如老圃。
17、孔子谈仁,孝,忠,礼。对于昏君暴君,暴力父母怎么处理,没提到。
1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9、孔子还有另一句名言:“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器”是器具,孔子这句话是说:理想的君子是不像器具那样,具有某方面用途。那么,孔子是不是说“君子”应该有多方面用途、有多方面能力呢?不是。
20、说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什么不足,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孔子当年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授弟子,本身就是一种通才,全才教育,完全是以人的发展进步为根本的,放在今天就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而且孔子“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真正打破了贵族阶层对知识的垄断,既树立了中华民族重视教育的道统,又为中华文明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功莫大焉!
21、孔子的意思是说“君子”应该坐而论道、不做任何具体事。孔子并不欣赏有多方面实际才能的人。4。二分法思维,缺乏包容度孔子二分法思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的“君子”、“小人”之辨。
22、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23、孔子的教育思想的不足体现在:孔子提倡的和为贵中庸之道,只能用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不能用于治国理政。用哲学的思维,矛盾具有对立性,你想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为贵,在丛林法则中,从来都是弱肉强食。治国理政只有法制制约,法制具有强制和约束力,不可能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