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经典说说 > 掩耳盗铃出自【21句文案】

掩耳盗铃出自【21句文案】

时间:2024-08-31 06:30:21

掩耳盗铃出自

1、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铃铛一响,就会被人发现,那样就得不到铃铛了。该怎么办呢?他冥思苦想,始终也想不到一个好办法,他的一个朋友帮他出主意说:“只要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到铃声了吗?”听了这个主意,他大受启发,他想:只要把自己的耳朵掩住,就听不见铃声了。于是,他自作聪明地用这个方法去偷铃铛。

2、《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也。”

3、【掩耳盗铃的历史典故】

4、掩耳盗铃[yǎněrdàolíng]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用愚蠢的办法去掩盖无法掩盖的事。

5、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6、掩耳盗铃,该成语原意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后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是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7、掩耳盗铃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8、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邻居家门前。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了。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们,众人纷纷披着衣服出来,想看个究竟。邻居走上前,当场抓住了偷铃铛的人。这个人看着大家奇怪地问:“我都把耳朵掩上了,你们怎么还听得见啊?”

9、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还爱占小便宜。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弄到手,甚至是去偷也在所不惜。

10、【掩耳盗铃的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

11、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邻居家门前。他伸手摘铃铛,但是,铃铛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去了。

12、《吕氏春秋》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吕氏春秋自知》是一百六十篇中的一篇

13、掩耳盗铃即不是孟子也不是论语里,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14、掩耳盗铃出处《吕氏春秋·自知》,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范氏院里有个精美的大钟,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15、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16、"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韩非子·显学》。故事中,有一个人偷了一口钟,但他害怕别人听到钟声,于是他用手掩住自己的耳朵。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别人并不是通过听到钟声来发现他偷了钟,而是通过看到他手上的铃来揭露他的罪行。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掩耳盗铃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只会欺骗自己而无法逃避现实的惩罚。因此,"掩耳盗铃"成为了形容自欺欺人、逃避现实的行为的成语。

17、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是去偷。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这只门的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好看,声音也很响亮。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把它偷走。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那可就得不到铃铛了。那怎么办呢?  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个方法去偷门铃。有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他伸手向上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  他想叫邻居聋子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吧。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口。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这只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响了,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够听到铃铛的响声。

18、《掩耳盗铃》的作者是左丘明,出自《吕氏春秋》。掩耳盗铃故事的寓意是不能自欺欺人,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19、【掩耳盗铃的典故释义】掩: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20、有一次,他看见邻居门口新挂的铃铛十分惹人喜爱,这只铃铛做得十分精致,声音也很响亮,在很远的地方便能听见。于是,他动心了,他边走边想:怎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他决定等到没人的时候,把它偷走。

21、掩耳盗铃的作者是先秦时期的吕不韦,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讲述一个人掩住了自己的耳朵然后去偷铃铛的故事,自己听不见也以为别人也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