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经典说说 > 苏轼的诗词鉴赏课件精选104句

苏轼的诗词鉴赏课件精选104句

时间:2023-04-07 14:04:51

苏轼的诗词鉴赏课件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2、“暮云收尽溢清寒月”本句是指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

3、本词创作干作者晚年,属悲秋之作。上阕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景,下阕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干时光易逝、老年无奈的感慨。全词基调哀伤悲凉,令人心酸无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书此语桥柱上。

5、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6、要了解梧桐在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必须从根源上寻找。

7、苏轼《卜算子》云: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定……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8、一、理解

9、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10、他解脱的办法是追求现实享乐,待有机会则乞身退隐。“且陶陶、乐尽天真”是其现实享乐的方式。“陶陶”,欢乐的样子。《诗.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其乐只且!”只有经常在“陶陶”之中才似乎恢复与获得了人的本性,忘掉了人生的种种烦恼。但最好的解脱方法膜过于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看来苏轼还不打算立即退隐,“几时归去”很难逆料,而田园生活却令人十分向往。弹琴,饮酒、赏玩山水,吟风弄月,闲情逸致,这是我国文人理想的一种消极的生活方式。他们恬淡寡欲,并无奢望,只需要大自然赏赐一点便能满足,“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就足够了。这多清高而富有诗意!

11、作者一生多舛,几遭贬谪。上阙写景,将秋风拟人与诗人对话,霜风指秋风,梧桐更加悲切。下阙因景得情将光阴付酒,经年在酒中平静流淌。这时,曾经骄傲的才子,回望一生漂泊,秋风中过往的淡然、坚定、洒脱似一-看穿。这时的他褪去了才子的`傲然,伤的真切,令人心疼。全诗悲切中又有作者一如既往的旷达,也表达了作者对坎坷一生的无谓态度,在伤感中放任心性的情感。哀而不伤。

1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苏轼《前赤壁赋》

13、二、代表忠贞爱情。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如:“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唐孟郊《烈女操》),又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14、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15、古人喜欢托物言志,借物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是苏轼关于月亮经典诗词,欢迎参考!

16、)苏诗任情挥洒,风格多姿多样。他欣赏陶诗的“枯淡”,其更主要的风格特色即是宋人所概括的“东坡豪”。

17、及觉已晓。

18、)苏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19、【水调歌头(子由徐州中秋作)】

20、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21、作者首先描述了抒情环境: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此种夜的恬美,只有月明人静之后才能感到,与日间尘世的喧嚣判若两个世界。把酒对月常是诗人的一种雅兴:美酒盈樽,独自一人,仰望长空,遐想无穷。唐代诗人李白月下独斟时浮想翩翩,抒写了狂放的浪漫主义激情。

22、永遇乐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23、)苏诗中有不少以理趣见长的作品,诗人在写景、咏物、记事,阐发了某种生活哲理,表达了人生的思索。苏诗中所谈的“理”,不是玄思或吊诡,而是生活中随触而发的感想,在习以为常中给人新的启迪。

24、诗以自嘲口吻开头,"口"字一语双关,一方面指因写诗而招致"乌台诗案",另一方面又指作官谋求生计。年轻时生活忙碌,而到了年老的时候却要"转荒唐"之业。壮年时心怀伟大理想,于宋仁宗嘉佑二年考中进士,原想着与子由一同为国家效力,未料落入宦海,遇人不淑,才能未得发挥极致。首句以强大的落差,心表时光飞逝、心中惆怅之感。

25、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26、苏轼才华横溢,在这首词上片结句里令人惊佩地集中使用三个表示人生虚无的词语,构成博喻,而且都有出处。将古人关于人生虚无之语密集一处,说明作者对这一问题是经过长期认真思索过的。上片的议论虽然不可能具体展开,却概括集中,已达到很深的程度。

27、扩展资料

28、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29、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30、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的诗词鉴赏课件

31、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32、在《诗经》中,就有了梧桐的意象,而梧桐意象的出现,与凤凰是相伴而生的,传说凤凰只肯栖息在梧桐树上,因此,梧桐最初是作为“寄托”这一意象出现的,而在后代诗歌中的各种变化,都离不开这个母题。

33、【西江月】

34、《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

3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6、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

37、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38、,,早在《诗经.大雅.卷阿》中就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梧桐生的枝繁叶茂,高大挺拔,仪表堂堂,引得凤凰鸣矣,“良禽择木而栖”是高洁的象征。王昌龄《段宥厅孤桐》中有“槁木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是说孤,独的桐叶已然落尽,只剩下枯枝,但其耿直高洁的本性更加突显了。

39、梧桐高大挺拔,为树木中之佼佼者,自古就被文人墨客看重,而且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

40、高洁品格的意象及寓意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

41、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42、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43、下片开头,以感叹的语气补足关于人生虚无的认识。“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古代士人“宏才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苏轼在元佑时虽受朝廷恩遇,而实际上却无所作为,“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加以群小攻击,故有是感。他在心情苦闷之时,寻求著自我解脱的方法。善于从困扰、纷争、痛苦中自我解脱,豪放达观,这正是苏轼人生态度的特点。

44、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45、最早在《诗经》里就有关于梧桐的记载。

46、一,象征高洁的品格

4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8、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49、②他在诗中记录了山川景物、村野风光、农家风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更以诗抒写愤懑,排遣忧愁,表现了自己机智风趣、洒脱自在的个性和恬淡闲逸、不为物扰的心境,显示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

50、苏东坡书法自出新意,不囿于成法,不迷信权威,他指出“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强调执笔应该是适宜而无一定的规则,在实的前提下做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挥洒自如,为自己所用。

51、过酒家饮酒,醉。

52、①关怀民生、表达爱国激情,有不少诗成为具体政治行为及建议的反映。

53、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生长茂盛,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

54、坐中客,翠羽被,紫绮裘。

55、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56、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57、【水调歌头】

58、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有所贡献。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59、他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尚意书风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

60、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诗词鉴赏课件

61、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江南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6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3、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64、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

65、“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更是提出了书法创作中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这是直指灵性的高层次的阐发。

66、苏轼,宋诗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特点:

67、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68、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69、三、代表孤独忧愁。雨打梧桐的凄清幽怨意象在古诗中很常见,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还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再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70、一、梧桐栖凤,通常代表品格高洁美好的意象及寓意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再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因此,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71、苏轼是一位思想复杂和个性鲜明的作家。他在作品中既表现建功立业的积极思想,也经常流露人生虚无的消极思想。如果仅从某一作品来评价这位作家,都可能会是片面的。这首《行香子》的确表现了苏轼思想消极的方面,但也深刻地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活中的苦闷情绪,因其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在封建社会是难以实现的。

72、苏东坡的《望江南》诗词全文如下:

73、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74、颔联描写黄州的风景及美食。长江环绕着黄州城,江中鱼儿肥美;山中竹笋遍地,诗人于此可以享受黄州美味。东坡是正月抵达黄州的,这时,冬天刚过,春天即将来临,诗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象吃山中竹笋了。"美""香"二字,从视觉转移到味觉,有一种渐入佳境之感。这正如诗人当时的处境,最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冬去春来,万物都会生长,蓬勃壮大。眼前景即是心中意,这正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他自适于山水自然,享受世间美味。

75、后四句也是诗人自嘲。颈联以祸为福,身为"逐客",本该是悲凉忧伤的,但是"不妨""例作"二词显示出这样的境遇似乎是人生的另一种归宿,人们不必大惊小怪。尾联写自己无功却还要接受官家的俸禄,具有惭愧之意。

76、转朱阁,低琦户,照无眠。

77、凤凰是鸟中之王,而凤凰最乐于栖在梧桐之上,可见梧桐质地高贵,在古诗中有象征品格高洁美好之意。

78、苏轼正为政治纷争所困扰,心情苦闷,因而他这时没有“把酒问青天”也没有“起舞弄清影”,而是严肃地思索人生的意义。月夜的空阔神秘,阒寂无人,正好冷静地来思索人生,以求解脱。苏轼以博学雄辩著称,在诗词里经常发表议论。此词在描述了抒情环境之后便进入玄学思辩了。

79、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80、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8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8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83、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84、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

85、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86、《论书》摘自《东坡集》,包括苏轼《论书》、《论古人书》、《自论书》等论述书法的材料。

87、,,梧桐在古人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神圣的树,作为一种树木,在进入诗人的视野、融入诗人的主观情思和审美意识后,就成为一个蕴含丰富寓意深广的意象。“梧桐”这一意象就具备了高洁、凄凉、爱情、友情等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

88、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89、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90、)采用寓言、隐喻手法,还善于运用赋的手法构成一种图画美。

苏轼的诗词鉴赏课件

91、作者曾在作品中多次表达过“人生如梦”的主题思想,但在这首词里却表达得更明白、更集中。他想说明:人们追求名利是徒然劳神费力的,万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地须臾即逝。作者为说明人生的虚无,从古代典籍里找出了三个习用的比喻。《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短暂得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文选》潘岳《河阳县作》李善《注》引古乐府诗“凿石见火能几时”和白居易《对酒》的“石火光中寄此身”,亦谓人生如燧石之火。《庄子.齐物论》言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唐人李群玉《自遣》之“浮生暂寄梦中身”即表述庄子之意。

92、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93、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9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苏轼《中秋月》

95、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96、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97、苏轼从青年时代进入仕途之日起就有退隐的愿望。其实他并不厌弃人生,他的退隐是有条件的,须得像古代范蠡、张良、谢安等杰出人物那样,实现了政治抱负之后功成身退。因而“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这就要根据政治条件而定了。事实上,他在一生的政治生涯中并未功成名遂,也就没有实现退隐的愿望,临到晚年竟被远谪海南。全词在抒情中插入议论,它是作者从生活中悟出人生认识,很有哲理意义,我们读后不致感到其说得枯燥。

98、苏轼的诗词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

99、“梧桐”这一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在大多数时候给我们的感觉都是悲凉愁苦。但是,在古典诗词中,它所象征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些。它还象征着爱情、象征着人的高洁的品性,在思乡怀远时,梧桐被当做故乡的象征,在怀友送别时,梧桐还被当做友情的象征,梧桐有时还被寄寓成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等等。

100、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101、凤栖梧桐,有凤来仪,吉祥如意温馨的感觉,种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10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103、离别一何久,七度过春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水调歌头(子由徐州中秋作)》

104、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汉口以下约五十里地,虽然穷苦,但风景独秀。东坡初到黄州,内心自然有些许的愁意,但是面对这山水景色,人生的起起落落又算得了什么呢?尽情地享受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