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经典说说 > 古诗鉴赏叠词的作用-推荐77句

古诗鉴赏叠词的作用-推荐77句

时间:2023-04-29 12:35:39

古诗鉴赏叠词的作用

1、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南浦(送别之地)等

2、“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匆匆》)

3、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4、(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5、此选段有一系列的叠词“曲曲折折”、“层层”、“星星”、“缕缕”、“一粒粒”的成功运用。叠词一般都是用轻声的语调来读,轻柔的语调与轻柔的情景相符,能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而在语音的延长中,语意与情感也是绵绵不绝、令人回味的。这些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很能让人感觉到节奏明朗,音韵协调而形成的音韵美、音乐美。再加上“有……的,有……的;”“正如……,又如……,又如……”这种并列排比的句式,让人在读时能够感觉到顿挫有致,顺口、悦耳,具有节奏的美感。

6、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7、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

8、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9、(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句眼,特别注意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10、作品开篇首先点明了时令,“黄梅时节”,也就是梅子黄熟的江南雨季。接着用“家家雨”三个字写出了“黄梅时节”的特别之处,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江南诗画,每一家每一户都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

11、这首诗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前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处蛙”,直如两部鼓吹,喧聒盈耳。后两句写户内的一灯如豆,枯坐敲棋,寂静无聊,恰与前文构成鲜明对照,通过这种对照,更深地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由此可知,赵师秀等“四灵”诗人虽以淡泊清新的面目出现,其实颇有精心结撰的功夫。

12、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

13、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14、叠词在诗词中的作用,一是形象性。

15、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16、第四、用叠词以描摹和表达作者自己当时复杂的内心和思想情感。

17、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等

18、“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19、示例二:修辞角度: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的特点(或: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20、(1)采用的写作手法

21、(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22、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

23、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24、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5、给我们描写的一系列意象之中所描绘的一系列意象--月、水、山之中.通过这些意象,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种静虚、空灵之境.也正因为这些颇具象征意味的意象,使他的作品意蕴深远,情味深长

26、“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象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7、“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用语平实自然,描画出了树所在的地理位置,显得错落有致,既开阔而又有立体感。“重重”“阴阴”“隐隐约约”,它们传神的描绘出了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也加强了夜色的浓厚气氛。“重重”写出了树的繁多和茂密。“阴阴”则画出了树的色泽,如烟似雾,显得朦胧不清,黑黝黝的。“隐隐约约”写出了顺着树梢看去的景物,即“一带远山”,只是这些远山看得并不清晰,给人以朦朦胧胧之感。同时,这样写,也照应了文中第二段的“蓊蓊郁郁”的树及“阴森森”的小路。

28、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29、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30、写作手法(技巧)大致包括4类:描写景物的方法;描写人物的方法;抒情方式;结构(构篇)方式

古诗鉴赏叠词的作用

31、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32、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

33、示例三:内容角度:此联为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34、当然,他的散文有大量叠词存在的地方远不只这些,还有许多许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地列举了。多用善用叠词成了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的一大闪光点。

35、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36、第三、用叠词深化物态情貌,形象生动真切。如:

37、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38、思想感情术语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39、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见设误方法:

40、“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春》)

41、赵师秀的经典诗词

42、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43、“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4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45、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46、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赏析】

47、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这蓬乱的草就像是诗人心中面对离别时的不舍一样蓬勃,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即将于有人各奔东西,表现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临水送别,残阳暮秋,眼前的荒凉景色勾起了诗人心中的愁思,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时能相见,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

48、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49、三、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50、第二,运用叠词可以使音节舒展悠扬,富有节奏感,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产生音韵美、音乐美。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1、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52、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53、(3)所起的作用:该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54、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55、叠词可以从形容词赏析,如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等

56、观点内容类错误:扩大范围(把作家的某一具体作品风格用其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

57、《约客》

58、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59、“悄悄地”描摹的不仅仅是披大衫带上门这出去这一系列的动作,写出了这一系列的动作的悄然无声。同时,也描摹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这种心情是作者当时十分矛盾的思想的集中体现。一方面作者他渴求着一种超脱世俗喧嚣的宁静,所以想出去寻找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一片天地。然而现实又不容他去,因为他是具有良知的爱国者,不能对耳闻目睹的现实世界置之不理,甚至怕惊起了家人。表面上写的是作者从家到荷塘,实质上说的是作者从现实跨入了梦境。同理,“轻轻地”一词表面上写的是作者由荷塘回到家里,而实质上说的则是作者从美梦中又回归到了现实。“轻轻地”不仅是在写推门进去的动作状况,而且也是在状描作者的内心。作者刚才好像是做了一个美梦,之所以“轻轻地”,是因为怕梦被惊醒了,他“但愿长醉不愿醒”,不愿意从梦中醒过来。然而,回归到现实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轻轻地”突出地表现了朱自清先生当时的苦闷、孤独和无奈之情。

60、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古诗鉴赏叠词的作用

61、(2)手法揭示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62、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

63、一篇篇幅不算太长的散文,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这么多的叠词,实为罕见。那么,朱自清先生为什么会用这么多的叠词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由:

64、一、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65、《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传世之作,是现代文学中散文的精品,是美文中的美文。《荷塘月色》全文一共有26处运用了叠词,并且运用得都很准确到位。所叠的词有名词、形容词、副词及量词。所叠的名词有日日、星星等等;所叠的形容词有:蓊蓊郁郁、阴森森、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等等;所叠的量词有层层、缕缕、一粒粒等等。  一篇篇幅不算太长的散文,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这么多的叠词,实为罕见。那么,朱自清先生为什么会用这么多的叠词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由:  第一、喜欢用叠词以表情达意,可算是朱自清先生进行散文创作时遣词用语的习惯。除《荷塘月色》一文以外,还有多篇散文也大量地运用了叠词。例如: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春》)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象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匆匆》)  ……  当然,他的散文有大量叠词存在的地方远不只这些,还有许多许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地列举了。多用善用叠词成了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的一大闪光点。  第二,运用叠词可以使音节舒展悠扬,富有节奏感,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产生音韵美、音乐美。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此选段有一系列的叠词“曲曲折折”、“层层”、“星星”、“缕缕”、“一粒粒”的成功运用。叠词一般都是用轻声的语调来读,轻柔的语调与轻柔的情景相符,能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而在语音的延长中,语意与情感也是绵绵不绝、令人回味的。这些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很能让人感觉到节奏明朗,音韵协调而形成的音韵美、音乐美。再加上“有……的,有……的;”“正如……,又如……,又如……”这种并列排比的句式,让人在读时能够感觉到顿挫有致,顺口、悦耳,具有节奏的美感。  第三、用叠词深化物态情貌,形象生动真切。如: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用语平实自然,描画出了树所在的地理位置,显得错落有致,既开阔而又有立体感。“重重”“阴阴”“隐隐约约”,它们传神的描绘出了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也加强了夜色的浓厚气氛。“重重”写出了树的繁多和茂密。“阴阴”则画出了树的色泽,如烟似雾,显得朦胧不清,黑黝黝的。“隐隐约约”写出了顺着树梢看去的景物,即“一带远山”,只是这些远山看得并不清晰,给人以朦朦胧胧之感。同时,这样写,也照应了文中第二段的“蓊蓊郁郁”的树及“阴森森”的小路。  第四、用叠词以描摹和表达作者自己当时复杂的内心和思想情感。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悄悄地”描摹的不仅仅是披大衫带上门这出去这一系列的动作,写出了这一系列的动作的悄然无声。同时,也描摹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这种心情是作者当时十分矛盾的思想的集中体现。一方面作者他渴求着一种超脱世俗喧嚣的宁静,所以想出去寻找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一片天地。然而现实又不容他去,因为他是具有良知的爱国者,不能对耳闻目睹的现实世界置之不理,甚至怕惊起了家人。表面上写的是作者从家到荷塘,实质上说的是作者从现实跨入了梦境。同理,“轻轻地”一词表面上写的是作者由荷塘回到家里,而实质上说的则是作者从美梦中又回归到了现实。“轻轻地”不仅是在写推门进去的动作状况,而且也是在状描作者的内心。作者刚才好像是做了一个美梦,之所以“轻轻地”,是因为怕梦被惊醒了,他“但愿长醉不愿醒”,不愿意从梦中醒过来。然而,回归到现实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轻轻地”突出地表现了朱自清先生当时的苦闷、孤独和无奈之情。

66、⑴咏史怀古诗⑵托物言志诗⑶边塞征战诗⑷羁旅思乡诗⑸送别留念诗⑹田园山水诗⑺即事感怀诗⑻闺怨闺愁诗

67、技巧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

68、对诗歌题材(内容)进行分类,了解诗歌主旨:

69、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

70、“青草池塘处处蛙。”在这句中,诗人以笼罩在蒙蒙烟雨中的青草池塘,震耳欲聋的蛙鸣,反衬出了一种江南夏夜特有的寂静的美。蛙声愈是此起彼伏,愈是震耳欲聋,就越突出了夏夜的寂静,这就是文学作品常用的手法,以动写静。

71、示例一:炼字角度:“历历”“萋萋”使用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的特点。

72、第一、喜欢用叠词以表情达意,可算是朱自清先生进行散文创作时遣词用语的习惯。除《荷塘月色》一文以外,还有多篇散文也大量地运用了叠词。例如:

73、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74、三是音乐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75、二、明确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76、《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传世之作,是现代文学中散文的精品,是美文中的美文。《荷塘月色》全文一共有26处运用了叠词,并且运用得都很准确到位。所叠的词有名词、形容词、副词及量词。所叠的名词有日日、星星等等;所叠的形容词有:蓊蓊郁郁、阴森森、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等等;所叠的量词有层层、缕缕、一粒粒等等。

77、首二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写黄梅时节的情景,描绘出一幅江南夏雨图。“家家”、“处处”两个叠词的运用不仅突出雨的范围之大,更增加了诗的韵律美,读起来轻松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