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义自见上一句是啥
1、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2、这句话出自于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意思是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所以干什么东西想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需要多次的锤炼。经验积累的重要性。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一本书读上百遍,书里表达的意思自然就能领悟。这句话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4、书中的意思自然明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释义: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5、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语文园地七中的日积月累。
6、见,读xian,出现。“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又作“读书白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读书读得多了,书中之义就自然出现,不待讲解,即明其义矣。
7、[作者]朱熹
8、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原文
9、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下一句是: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10、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读音:[dúshūbǎibiànéryìzìxiàn]歇后语造句出处晋代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11、意思:读书读得多了,书中之义就自然出现,不待讲解,即明其义。出自出自《魏略·儒宗传·董遇传》。
12、下一句:闻鸡起舞天道酬勤。
13、不管是习文还是练武,都需要勤奋拼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4、上一句: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15、释义: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16、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17、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8、读书要三到
19、“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出处: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引《魏略》。原文是: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20、与其相关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宋代朱熹的《训学斋规·读书写文字》: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1、书中的意思自然明白。
22、意思是: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2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下一句:
2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5、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26、译文为:董遇(注:三国时有名的学者)字季直,性格敦厚老实而且很好学。有读书人向他求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先读百遍吧!”又说:“读了很多遍,自然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了。”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27、解读一:读书的方法,读书有精读,泛读之类。解读二:读书的态度,读书也跟做其它事情一样,可以熟能生巧。量的积累够了,就能产生质的突破。解读三:这是读书的境界。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读书后经常复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什么快乐?因为“温故而知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