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经典文案 > 辛弃疾给我的人生感悟-推荐60句

辛弃疾给我的人生感悟-推荐60句

时间:2023-06-12 19:03:28

辛弃疾给我的人生感悟

1、更吹落、星如雨。

2、【赏析】

3、这首词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典故的巧妙使用。那么全词都用了什么典故呢?一开始,写到鸟的悲啼,就暗用了《离骚》中的“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一句,还有传说中的古蜀王望帝失国魂化杜鹃的典故。“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用到了昭君出塞和陈阿娇失宠的典故,“看燕燕,送归妾”用的是春秋时期庄姜送别戴妫的典故。在下阕中,分别使用了汉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后,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归汉时两人的离别的典故,易水送别的典故等。

4、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5、《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6、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7、④玉壶:月亮。

8、全词如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9、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10、辛弃疾自从青少年起,便一直立志收复北方失地,立志恢复中原,驱赶金人。他的词中,总是充满了金戈铁马的豪壮之气。

11、这首词写与情人的约会。先写元宵灯节的繁华热闹,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接着写约会。先描写女儿们节日盛装和欢欣可爱,然后在众多人群中到处寻找她。一转身却见她站在灯火稀少的地方。这位佳人,表现出沉稳和矜持,遗世而独立。实际上,她是词人所追求之审美理想的化身,也是词人自己节操的写照。

12、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13、③凤箫:概指各类乐器。

14、这首宋词的题目是《青玉案·元夕》,写于辛弃疾的壮年时代。在这首宋词当中,我们最熟悉的一句就是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句宋词给了王国维灵感,认为这是成大事者必将经历的第三境界。

15、⾟弃疾⼀⽣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6、辛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17、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8、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19、辛弃疾的留给人们的启示:

20、⑥蛾儿雪柳黄金缕:指姑娘们头上的鲜艳明丽的装饰。

21、宝马雕车香满路。

22、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23、⼀、青少年时期。⽌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最为意⽓风发的时期。

24、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25、三、中晚年时期:这是他⼀⽣被迫归隐时期。在长期隐居⽣活中,他寄情⽥园,留恋⼭⽔,追慕陶渊明,写了⼤量⽥园词,⼭⽔词,有浓郁的乡⼟⽓息。他的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26、⑤鱼龙舞:鱼灯、龙灯等各种彩灯、花灯舞动。

27、⑦盈盈:仪态美好。

28、汉代名将李陵虽身经百战,但最终却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到河边桥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送别人皆著素衣白袍,慷慨悲歌无尽歇。如果那些啼叫的鸟儿知道人间还有这么多的悲痛离别,料想它会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同赏明月?

29、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②。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③,玉壶光转④,一夜鱼龙舞⑤。

30、⑧阑珊:零落,稀疏。

辛弃疾给我的人生感悟

31、了却君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感悟是:

32、笑语盈盈暗香去。

33、辛弃疾的人生可以说是非常失意的,但他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从他的诗句中就能体会出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也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失意不能失志。

34、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35、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6、辛弃疾的词也并非总是豪放激越,因为他的一生起起伏伏,多次遭遇贬官,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水龙吟中充满了消极之气,这和当年的罢官与心灰意冷有很大关系。

37、姑娘们戴着蛾儿、雪柳的首饰,佩挂着黄金丝缕,她们娇媚地说说笑笑,从眼前经过,一阵暗香随之而去。我在人群之中寻找她千百次,总也没有找到,忽然回过头去,发现那人却独个儿站在灯火稀少的地方。

38、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9、这首词充分体现了王国维说的“章法绝妙”。词的开头采用了兴与赋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写送别茂嘉,是在春去夏来的时候,可以同时听到三种鸟声,这是“赋”,是写实。借闻鸟声以兴起良时丧失、美人迟暮之感,这是“兴”。同时用这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感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接下来,用“算未抵、人间离别”一句,承上启下,把“离别”和啼鸟的悲鸣作比较,自然过渡到下面的“别恨”。之后,词人用了大量的典故,来突出强调令人极其悲痛的“别恨”,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当时沉重、悲壮之情。直到“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两句,再次过渡,说啼鸟只知春归之恨,如果也能了解人间的这些恨事,它的悲痛一定更深,随啼声眼中滴出的不是泪而是血了。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有力的铺垫。最后两句,“谁共我,醉明月”,全词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主题上来,点破题目,结束了全词。

40、辛弃疾有一首《青玉案》,被王国维评价为人生事业的最高境界:

41、东风起处,千百株树木都在夜间成了火树,开了银花,还吹得星星似的灯火,如雨点般地洒落下来。华丽的骏马和雕花的车辆往来不绝,整条街上都弥漫着香气。美妙的箫声响起,玉壶灯转动着光亮,鱼灯龙灯彻夜舞个不停。

42、【译文】

43、蛾儿雪柳黄金缕。

44、辛弃疾之词,风格豪放,气势雄浑,境界开阔,已成为不刊之论,是学者所共识的,但论及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时,众人皆推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殊不妥。这首词,虽有豪放之因素,但细究可发现,此词风格非“豪放”一词所能全面概括。从整体上来看,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45、辛弃疾一直主张抗金,统一全国。可是南宋统治者想偏安一隅,苟安南方,不愿面对现实。辛弃疾处在如此境地,愤懑之情由然而生。从而写下这首词,以表达自己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愤慨。词中点出了几位历史人物——孙仲谋、宋武帝刘裕、霍去病、廉颇等。从内心深处对这些历史人物生出尊敬的感情,希望自己能像这些历史人物一样,为国为民出力,希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以圆自己壮志豪情。展示了辛弃疾对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情怀。

46、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47、辛弃疾在中秋诗词中,有一首诗词充满了问题,全篇效仿屈原的天问,作者对月亮提出九个富含哲理的问题,被王国维赞为是悟到了月亮环绕地球运行的道理,是“神悟”。是在中秋诗词中,有一首诗词却是充满了问题,全篇效仿屈原的天问,作者对月亮提出九个富含哲理的问题,被王国维赞为作者的提问是悟到了月亮环绕地球运行的道理,是“神悟”!这首充满各种问题的中秋词——《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48、“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辛弃疾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

49、蛾儿雪柳黄金缕⑥。笑语盈盈暗香去⑦。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⑧。

50、①花千树:有许多花灯的树。

5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2、东风夜放花千树。

53、二、青壮年时期:1162年⾄1181年,从⾟弃疾23岁到42岁,是⼀⽣中游宦时期。这⼀时期的⾟弃疾,雄⼼勃勃。

54、感受到辛弃疾渴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

55、【注释】

56、②星如雨:燃放烟花爆竹时的火星。

57、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58、这首词的大意是: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凄寒的叫声,再加上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呼号,更令人悲伤不已。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也寻不到,散发着芬芳的百花都凋零,实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别的痛楚。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大漠,更有陈阿娇幽居长门别馆,乘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宫阙。还有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妾。

59、马上琵琶关塞黑

60、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词,这首抒情的婉约词得到了王国维特别的青睐,被王国维称为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