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经典文案 > 井底之蛙简介-通用22句

井底之蛙简介-通用22句

时间:2023-06-14 15:24:26

井底之蛙简介

1、海龟问青蛙:你见过大海吗?青蛙回答道:大海有我的井大吗?

2、海龟说道:海的广大,何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3、从前,有一只青蛙一直生活在井底。有一天,有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休息;青蛙问小鸟从哪里来,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我在天空飞了一百多里,下来找点水喝。”;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因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不可能飞了一百多里;小鸟说青蛙弄错了,青蛙坚持说:“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4、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5、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庄子》

6、井蛙听了这一番话,吃惊地呆住了,这才觉得自己太缈小了

7、如果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把自己知道的一点点知识看作人类文化的总和,那就会跟枯井里的青蛙一样,成为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的可恶角色。从这则寓言故事概括出来的成语“井底之蛙”,常常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满的人。

8、它应该是见识短浅,思路狭窄,自以为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一个因循守旧的性格。

9、浅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次,它对从东海来的大鳖夸口说:“我住在这里多快乐呀!我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回到井里,就躺在井壁的砖洞边休息一会儿。有时跳到水里,水浸到我的两腋,托住我的下巴;有时在泥地里散一会步,软绵绵的泥就陷下了我的两脚,漫到我的脚背上。看看那些孑孓、小蟹、蝌蚪,谁也比不上我!而且我独占这一坑水,是这个井的唯一的主人,真是满意极了。您何不常来这儿游赏游赏呢?”

10、海龟听了青蛙的话,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

11、目光短浅的人认为自己是对的,不相信别人,就永远走不出自己的小世界,永远见识不到事物的本质。所以我们要多学习,多做实践,不能像井底之蛙那样目光短浅,没什么见识。我们要积极进取,不能总是安于现状,目光短浅,要不然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12、栖在井里的青蛙在井边碰上一只从东海而来的大鳖。青蛙看见大整,便对它心满意足地吹噓自己的惬意:“你瞧我住在这儿多么快乐呀!我从井栏上.蹦进浅井,能够在井壁的缝隙里小憩。在井水里游耍,水面就托住我的胳肢和下巴。在软绵绵的泥地上漫步,淤泥就漫过脚背。看看周围的红虫、小螃蟹,它们谁也不能比我自由自在。井蛙喋喋不休地夸耀自己的安乐:“我独自享受这口井儿,得意洋洋地站着,真是快乐极了。”它对海鳖发话,“先生,请问您,为什么不常常来光临咱水井,游览观光一番呢?”海整经不住井蛙的怂恿,抵不住它的诱惑,也走到井边去瞧瞧。谁知它的左足还没踏进井底,右足却被井栏绊住了。它进退不得,迟疑了--会,回到了原处。

13、意思是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出处:《庄子·秋水》

14、从前,在一口井里住着一只青蛙,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有一天,一只大海龟来到井口,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快乐。看看那些虾和蝌蚪,谁也比不上我。这一口井都属于我一个人的,欢迎你下来做客。

15、东海的大鳖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是他的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右腿就已经被井栏绊住了。于是它连忙退后几步,站住了脚,把大海的情形告诉了青蛙说:“你见过海吗?即使用成千里那样的遥远,也不能形容海的广阔;即使用一千来丈那么高,也不能形容海的深度。大禹的时候,十年中有九年发大水,但海里的水,并没有见涨了多少;商汤的时候,八年里有七年大旱,但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时间的长短,雨量的多少,都不会使大海受到影响。住在那样的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呢!”

16、井底之蛙,指的是井底的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17、青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的呆在哪了,再也没话可说了。

18、原文为:“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19、世界无限广。知识永无尽,你需要跳出视野小的范围,多去看看广大的世界。你的视野一定要广阔。也不要骄傲自大

20、小鸟笑着说:“你还是跳出井口看看吧!”

21、坎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②!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视)虷、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22、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