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销售人员与顾客沟通时,要理解并尊重顾客的思想与观点,切不可采取质问的方式与顾客谈话。
2、俗语道:“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我们在与顾客沟通时,如果发现他在认识上有不妥的地方,也不要直截了当地指出,说他这也不是?那也不对?一般的人最忌讳在众人面前丢脸、难堪,要忌讳直白。
3、销售人员在与顾客交谈时,展露一点微笑,态度和蔼一点,说话轻声一点,语气柔和一点,要用征询、协商或者请教的口气与顾客交流,切不可采取命令和批示的口吻与人交谈。永远记住一条———您不是顾客的领导和上级,您无权对顾客指手画脚,下命令或下指示。
4、不少企业信贷员,资历不“老”,年龄不“老”,水平不“老”,但其言行活象“老油条”。开会老迟到,报表老迟报。
5、9、要热情,不要冷淡。
6、6、要表扬,不要批评。
7、要知道批评与指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招致对方的怨恨与反感。与人交谈要多用感谢词、赞美语;要多言赞美,少说批评,要掌握赞美的尺度和批评的分寸,要巧妙批评,旁敲侧击。
8、三忌“虚”。
9、10、要温和,不要生硬。
10、严禁信贷人员以营利为目的,直接或间接参与本机构客户的经营活动,或与本机构客户产生经营活动上的资金、生意往来。
11、4、要谦虚,不要炫耀。
12、虚填数字,虚集资料,虚做报表,虚建档案。
13、2、要询问,不要质问。
14、用质问或者审讯的口气与顾客谈话,是销售人员不懂礼貌的表现,是不尊重人的反映,是最伤害顾客的感情和自尊心的。记住!如果您要想赢得顾客的青睐与赞赏,忌讳质问。
15、8、要沟通,不要独白。
16、我们在与顾客沟通时,如果发现他身上有些缺点,我们也不要当面批评和教育他,更不要大声地指责他。
17、一、不准以货谋么;
18、3.严禁信贷人员在贷款评级授信和贷款“三查”过程中(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接受借款人安排的各类
19、销售人员在与顾客沟通时,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职业、您的身份是做什么的。
20、线上邀约客户十要十不要:
21、1、要赞同,不要争辩。
22、懒则怕动,怕动则深入企业调查的机会就少了,也就很难掌握“贷前调查”的第一手资料。
23、在推销产品时,一定不要用专业术语。比如推销保险产品时,由于在每一个保险合同中,都有死亡或者是残疾的专业术语,中国的老百姓大多忌讳谈到死亡或者残疾等字眼,如果您不加顾忌地与顾客这样去讲,肯定招致对方的不快。
24、五、不准化整为零发放贷款;
25、“十忌”。
26、一忌“懒”。
27、与顾客谈话时要鼓励对方讲话,通过他的说话,我们可以了解顾客个人的基本情况。切忌销售人员一个人在唱独角戏,个人独白。
28、5、要委婉,不要直白。
29、当与顾客沟通谈到自己时,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稍加赞美即可,万万不可忘乎所以、得意忘形地自吹自擂、自我炫耀自己的出身、学识、财富、地位以及业绩和收入等等。
30、四、不准对有不良信用的客户发放贷款;
31、销售人员在与顾客说话时,声音要宏亮、语言要优美,要抑扬顿挫、节奏鲜明,语音有厚有薄;语速有快有慢;语调有高有低;语气有重有轻。要有声有色,有张有弛,声情并茂,生动活泼。切忌说话没有高低、快慢之分,没有节奏与停顿,生硬呆板,没有朝气与活力。
32、六、不准帐外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33、7、要专业,不要忽悠。
34、2.严禁信贷人员勾结地下钱庄、高利贷人员或利用家庭余款,充当资金掮客,为介绍存款、贷款、保险等金融各类业务收取中介费、回扣等好处。
35、要知道与顾客争辩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招致顾客的反感。如果您刻意地去和顾客发生激烈的争论,即使您占了上风,赢得了胜利,把顾客驳得哑口无言、体无完肤、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您快活了、高兴了,但您得到的是什么呢?是失去了顾客、丢掉了生意。
36、二、不准以贷收息;
37、三、不准发放假冒贷款;
38、康德曾经说过:“对男人来讲,最大的侮辱莫过于说他愚蠢;对女人来说,最大的侮辱莫过于说她丑陋。”我们一定要看交谈的对象,做到言之有物,因人施语,要把握谈话的技巧、沟通的艺术,要委婉忠告。
39、这样就会人为地造成双方的隔阂和距离。要知道人与人之间,脑袋与脑袋是最近的;而口袋与口袋却是最远的。记住,您的财富,是属于您个人的;您的地位,是属于您单位,暂时的;而您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却是属于您的顾客的,永恒的。
40、与顾客谈话,态度一定要热情,语言一定要真诚,言谈举止都要流露出真情实感,要热情奔放、情真意切、话贵情真。俗语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种“情”是销售人员的真情实感,只有您用自己的真情,才能换来对方的感情共鸣。在谈话中,冷谈必然带来冷场,冷场必定带来业务泡汤。
41、二忌“老”。
42、以上是我个人做销售时线上邀约总结的经验,希望可以给您帮助!
43、3、要恳求,不要命令。
44、七、不准越权办理信贷业务;
45、简言之,不知道所忌,就会造成失败;不知道所宜,就会造成停滞,我们在谈话中,要懂得“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