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峰高云自扰,雾重絮飘繁,山半飞流泄,林深鸟去闲。
2、树枝上挂满了小冰晶,这是树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晶莹可爱,轻轻用手一碰它,便扑簌簌地飘降下来。
3、天,地,山,清纯洁净,没有泥潭。
4、三、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雾凇的样子,形态万千,千奇百怪。柳树上的雾凇,一丝丝的像老奶奶的银发;松树和柏树上的雾凇,像一个个雪球;还有些雾凇像盛开的梨花,站在树下,仿佛可以闻到淡淡的花香;还有的雾凇象珊瑚,好像令人置身海底世界。
6、答:雾松象开滿在树上的一串串花束。
7、吉林雾凇具有“美、媚、柔、透”等特点,极具观赏性。她全方位、大面积覆盖,有装点江山、装点城市之大美。挂在垂柳,随风摇曳,婀娜多姿,妩媚多情。
8、如果说雾凇在秋天里象征一个倔强的孩子的话,那么在冬天里,雾凇则是一个勇敢坚强的男子汉,它面对风雪严寒能够傲然挺立一个严冬而面不改色。
9、洁白晶莹给我们什么感觉?只是白吗?不是的!晶莹在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这种内心的反复咀嚼,洁白晶莹的样子在我的脑海中才渐渐形象化!白的发出光泽,白的透亮,白的没有一点杂质才可以称之为晶莹呢!只有那些水晶、宝石、美玉才可以用此晶莹!所以这个洁白晶莹就写出了吉林雾凇的主要特点,比之银光闪烁(只是抓住了银)要有意境,比之琼枝玉树(只是抓住了玉)要更有想象的空间。
10、本课名为《雾凇》,但是文本中直接描写雾凇景色的句子并不多。全文只有三个自然段(这在苏教版中段教材中是不多见的),开头直接点明雾凇之美;接着写到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最后作者对自己所见发出赞叹。
11、雾凇呈完全不透明的白色。雾凇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物体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这就是树挂。
12、一、柳树结银花,松柏绽银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13、形容树挂冰花句子。雾凇呈完全不透明的白点。雾凇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物体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这就是树挂。
14、二、漫岭雾朦胧,欣然凝作琼.莹莹临玉界,皓皓步天宫.风起掀云浪,日蒸飞蜡虹.回头看远树,景色已葱茏.
15、关于赞美雾凇的诗句
16、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晶莹闪烁。它,像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浓郁。它,像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江城点缀得繁花似锦。
17、《雾凇》一课时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简洁恰当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洁白晶莹的特点,在字2021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18、雾凇像在草原上奔驰的马,像在蓝天上翱翔的雄鹰,像在水里欢快嬉戏的鱼儿,像白色的蘑菇。
19、雾凇,也称树挂,是一种在中国北方和其他天气寒冷的地方出现的自然现象。在寒冷的北方,临近地表水(河流,湖泊等)的地方,由于水从湖面蒸发,在空中形成水雾,而又因为寒冷的空气,雾中的水粒子在树枝上凝结、结霜并不断积聚,树枝披上了由小冰晶组成的白色不透明的外衣,产生了类似雪后的景观,非常美丽,犹如梨花盛开。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南朝宋吕忱(420年—479年)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
20、因为我个人认为,只有当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吉林雾凇的与众不同之美时,他们才会有探究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的欲望。所以说,本课教学突出重点是基础,学生才会有探究吉林雾凇是精品中的精品的原因!
21、雪仙子在尽情地挥舞着衣袖,在飘飘洒洒的弹奏中。
22、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
23、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24、千姿百态这个词就更绝了!区区四个字2021告诉我们在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雾凇形态的变化,可见吉林雾凇被称之为四大奇观之首,不会单单因为它洁白晶莹,更在于它形态的千变万化!可惜的是,作者没有写出吉林雾凇有哪些千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