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2、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3、回乡偶书,唐朝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朝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首诗一首为回乡归根感慨,一首为异地独处思乡情!唐诗经典永流传!
4、(6)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2)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7、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8、(4)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登了华山
10、(7)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11、我感觉是泰山,应该是泰山的可能性很大
1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13、我独自离家在外地,成为他乡的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着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个人啊。
1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习俗有:重阳节登高,插茱萸。
16、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
1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的名作,题目中的山指的是:华山。王维写作此诗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王维称自己老家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18、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19、(3)异乡:他乡、外乡。
20、(5)佳节:美好的节日。
21、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22、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地处黄河中游流域,与黄河一起孕育了中华民族。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