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经典文案 > 望岳杜甫精选好句44句

望岳杜甫精选好句44句

时间:2022-09-22 19:23:16

1、《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失意之作。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一朝不慎获罪被贬,因此诗中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

2、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3、这首诗想象奇特,融入神话,创造了一种神奇的艺术境界。全诗语言朴实,笔力老成,风格自然。

4、朝代:唐代

5、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译文: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8、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9、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

10、作者:杜甫

11、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

12、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13、这首诗首联点明仰望华山之意,写出了华山的崇高和尊严;颔联写诗人极想攀登华山,营造了神话境界;颈联写华山险峻难登;尾联以景抒情,写欲到华山绝顶求仙问道,以排遣内心苦闷,发出心灵深处的深沉感慨。

14、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15、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16、是古体诗。

17、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18、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19、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20、《望岳》的作者是杜甫。

2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2、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23、杜甫的五律望岳中,颔联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4、《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25、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

26、岳:此指东岳泰山。

27、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28、《望岳》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29、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

30、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31、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32、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3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4、决:张大。眦:眼眶。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35、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6、望岳,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展现了齐鲁大地的风采,泰山的雄伟。

37、会当:一定要。凌:登上。

38、杜甫·唐

3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0、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41、《望岳》

42、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4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4、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