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识不一定是真识。大家都达成的共识不一定是真识,真理不一定在大多数人这边,“真理往往在少数人这边”。这主要是囿于大家所在的地位和立场的限制,特别是囿于大家自身的利益的时候,往往不问真假,只问利害。比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为何骗子的谎言能得逞?皇帝没穿衣服在街上游行,为何大家(除了那个小孩)包括皇帝本人都说“衣服很漂亮”(当然这个衣服是没有的)?为何只有那个小孩说穿了谎言呢?因为其他人都不想被别人说成是“愚蠢”的人,因为被认为愚蠢对他们是有害的,而小孩不同,被说成愚蠢对他害处不大。
2、康德:人为自然立法。其学说主要表达——有两样东西,我们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和无限敬畏——那就是头上灿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
3、黑格尔:1770一一1831,伟大的德国哲学家,他在制定辩证发展的理论方面起过巨大的作用。他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哲学。他的“绝对观念”在其辩证的自己发展过程中经历着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逻辑的阶段;第二个阶段,“绝对观念”转化为自然界;第三个阶段,是“绝对精神”。黑挌尔唯心主义哲学中有价值的是辩证方法一一一关于矛盾的斗争是发展的泉源,发展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而实现,真理是具体的等等问题的学说。
4、唯心主义认为,精神决定物质,精神是世界的本质。
5、爱因斯坦发表了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一篇文章后,并没有立即引起很大的反响。但是德国物理学的权威人士普朗克注意到了他的文章,认为爱因斯坦的工作可以与哥白尼相媲美,正是由于普朗克的推动,相对论很快成为人们研究和讨论的课题,爱因斯坦也受到了学术界的注意。
6、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在古代哲学中,矛盾概念已包含有对立面的统一的思想。黑格尔在其唯心主义哲学中明确提出矛盾即对立统一。马克思主义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思想,系统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把矛盾规定为反映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辩证法的矛盾范畴不同于逻辑矛盾,它是指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及其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而逻辑矛盾则是由于违反了形式逻辑的规则而出现的逻辑错误,是思维混乱的表现。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互相斗争。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它们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否定,以及在旧矛盾向新矛盾的转化中对旧矛盾的否定,都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即否定之中有肯定,肯定之中有否定。例如,如果没有A与B之间的冲突,就不会转化成武器矛,而有矛必然会有盾,矛盾之间不断相互否定,又相互促进其发展,现在演变成与防御体系的矛盾。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还必须注意:首先,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其次,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再次,不能把哲学上讲辩证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学习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对于我们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其次,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那么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即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矛盾是客观与主观的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中,也包括主观思想,矛盾只有被人的主观思想所认识,矛盾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统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7、他们的哲学观点不尽相同。黑格尔注重理念,是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康德注重理性,费尔巴哈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曾写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叔本华和尼采是唯意志论。他们都不喜欢黑格尔。
8、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和理解其他规律、范畴的钥匙;矛盾分析方法是辩证法中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否承认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9、形而上学认为事物是孤立和静止的。
10、要知道世界的真相,只能以客观事实为准,而不能以社会的惯常认识为准。因此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不断客观化的过程,不断的跳出主观视角的过程,不断的揭露社会化的假象的过程。
11、相对论的提出
12、社会化的不一定是客观。这里的社会化主要体现在人们的相互交流。通过相互交流,求同存异,虽然相对来说比个人的主观看法要客观一点,但是依然不能保证它就绝对客观,社会化的不能等同于客观,它不一定客观,有时还会与客观的相反,这就是社会化形成的假象。
13、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精神,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14、一、哲学上最重要的两大对立(“哲学的两个对子”):
15、二、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辩证矛盾不同于逻辑矛盾.辩证矛盾是事物固有的,客观的.逻辑矛盾是人们思维中违反形式逻辑规则造成的思维混乱.任何科学认识,既要排除逻辑矛盾,又要研究逻辑矛盾.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16、判断力批判
17、纯粹理性批判
18、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19、这些哲学家的理论各不相同,分别谈谈他们的理论特点。
20、黑格尔《逻辑学》上写:有就是无,无就是有。
21、共相不一定是真相。大家都能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也有可能是世界的假象。这主要是大家几乎不可能站在纯客观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会受观察视角和观察手段的限制。最经典的是“地方”和“地心”的假象,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觉得“地球是方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是因为那时候人们的活动范围还比较狭隘,还不能进行环球航行,没有望远镜,不能看清宇宙的真实情况。
22、客观化。客观化就是不断的发现客观事实的过程,以客观事实为准绳,让主观不断的接近客观的过程,让主观能更真实的反映客观的过程。
23、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4、广义相对论的建立
25、关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对立
26、佛教《心经》上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7、黑格尔: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其学说主要阐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28、尼采:上帝死了,超人就是大地的意义。其强力意志论推翻了神的等级制,肯定了人的等级制。
29、关于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对立
30、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联系和运动的;
31、实践理性批判
32、提问外行了,这些哲学家的理论怎么可能用几句话概括呢?勉為其難只能这样回答:
33、叔本华--代表作---作为意志的表象世界
34、概念不一定是真理。既然共相不一定是真相,共识不一定是真识,那么建立在共相和共识基础上的概念自然也不一定是真理了。
35、不过我喜欢黑格尔,虽然黑格尔不喜欢中华文化。但是我觉得这完全是因为黑格尔误解了中华文化。黑格尔的逻辑学论述感觉是从老子那里偷来的,黑格尔却说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太玄了。所以黑格尔自己说引用了佛经的思想,特别说用自己的理解来写就不算是抄袭,感觉有点象孔乙己。窃书不算偷。
36、要知道世界的真实,只能以客观事实为准,而不能以社会的惯常认识为准。也就是说,要知道世界的真相,社会化,相互交流,达成共识形成概念还不行,因为共识不一定是真识,概念不一定是真理。要知道世界的真实,只有更客观才行,而且越客观越真实,因此寻找世界真实的过程,也是一个越来越客观的过程。
37、黑格尔--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38、矛盾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的基本规律之一。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是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一切事物都包含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统一体,且主次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就会上升为主要矛盾,事物的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矛盾无处不在,无事不有。
39、地球这样的大质量物体在时空结构中的转动,会使时空结构与它一起运动。
40、他们的哲学观点不尽相同。黑格尔注重理念,是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康德注重理性,费尔巴哈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曾写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叔本华和尼采是唯意志论。
41、康德的著作是三大批判
42、他们几人都是德国18、19世纪的哲学家,自康德开始基本上都受前人的观点的影响。要么一脉相承,要么站在对立面针锋相对。德国近代的迅速发展和这些哲学家奠基的人文基础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43、康徳:著名的徳国唯心主义哲学家,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初期徳国唯心主义的创始者。他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使二者妥协,使各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直到现在,康德主义还是帝国主义思想家用来反对现代自然科学和反对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主要武器之一。
44、如对哲学感兴趣,以上不必看,而应读他们的著作,那才是了解他们思想的最佳方式。
45、费尔巴哈:哲学上最高的东西是人的本质。他是德国哲学史上,第一位主动与基督教神学思想公开决裂的思想家。
46、岁时,爱因斯坦就从书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进的电磁波,他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一个人以光的速度运动,他将看到一幅什么样的世界景象呢?他将看不到前进的光,只能看到在空间里振荡着却停滞不前的电磁场。
47、“如果蜜蜂从世界上消失了,人类也将仅仅剩下4年的光阴”: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2.时空扭曲理论:由于重力的作用,(例如)地球这样大质量的物体在时空构成的框架结构中的存在本身,就会使时空框架发生扭曲。
48、叔本华:人只有在摆脱一种强烈的欲望冲动时,才能获得根本上的自由。他是怀疑论大家,也是著名的悲观主义论者。
49、跳出主观视角。不仅仅以个人为视角就是主观,以社会、以人类、以地球为视角都还是带有主观色彩。以个人为视角,就会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特殊化,以为自己比别人高一等。以社会为视角,就会以社会为中心,把社会特殊化,以为社会比自然高。以人类为视角,就会以人类为中心,把人类特殊化,以为人类比其他生物高级。以地球为视角,就会以地球为中心,把地球特殊化,以为地球比其他星球更有优势,“地心说”就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典型体现。因此跳出主观视角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的去中心的过程,去自我的中心,去社会的中心,去人类的中心,去地球的中心,直到从宇宙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
50、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光电效应。能量守恒。宇宙常数。
51、尼采---提倡超人哲学====代表作----查拉斯特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