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总分总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四种。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会使议论文更具活动性。
2、处处留心皆学问,学生要积累素材,一定要多读书,读是关键,读时要做笔记,要有感悟,不能只读没有感悟,这样效果不会好。其次要从书本里学会积累,留心生活,善于发现,善于思考,随时做好笔记。再次要和别人多交流,交流中多倾听别人的看法,吸收为自己所用。
3、二、生活、广阔的生活
4、这些素材可整理到素材本上,也可储存到心里,遇到合适题目表达出来。
5、二是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包括自然现象、自然风光等等,然后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练笔。
6、我觉得中学生要养成随时随地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我从以下几点具体谈一谈:
7、从中读到的精词妙句,优美段落,感知到谋篇布局上独具匠心的全篇文章都是积累的对象,可摘抄到一个本子上,也可做成简报粘贴到本子上。
8、我认为出国留学回国很正常,是常态。从出生到夲科毕业,人民或国家花心血培养一个人是花了成夲的。出国读研读博学成了理应回国生蛋丶。这样是合理和常态。世界很大,事情很复杂,情况也很多。有的人就没回来,有甚者弃中国入外囯国籍。这些人也许有各种理由,我还是认为欠点什么。中国人有颗中国心就好啊!
9、有了以上两个方面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只看到不在心里琢磨,依然不行,不思考就是老话说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10、还有写作议论文时需要的大量论据,可来源于书本,可来源于新闻人物,也需要认真积累,不要到用时方恨少。
11、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引证法等。
12、语文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一篇千字的文章背后凝聚的是广博的阅读和丰富的生活。希望初中生们多读书,更细心体验生活,那样就不发愁作文时“无米下炊”了。
13、举个例子来说,写亲情类的文章,可以从一个小角度切入,一碗蛋炒饭、一张留言的便签、一个陪你作业时电视静音的举动等等都可以入文,写作时对入文的材料都要特写、细写,这就需要你平时的观察积累。
14、一、课本、各种课外读物
15、根据题目选择论据,确定论点,然后分步聚,以论据论证论点,论据要真实可信,据有说服力,论证过程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以理服人。
16、一是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有目地的、有计划的积累一些写作素材,并尝试着练笔。
17、生活中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中学生要有敏锐的眼睛,丰盈的心灵,善于发现和积累写作素材。
18、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
19、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像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忆力”的区别,有的考生所举的事例就明显犯了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错误,举了郭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使说服力大打折扣。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20、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21、多外出,参加实践活动和旅游,老话说读万卷书行路。
22、比如凌晨五六点妈妈起床为你做的卷饼,傍晚放学早就清洗好放上餐桌的水果,走亲访友听说的或感人或奇葩的故事,外出旅行入眼入心的美丽的风光、难以忘怀的旅行邂逅的人与事,看电视时看到的新闻人物及事迹……这些全都是写作素材
23、简单的说1.大量阅读,不限内容,老话说开卷有益。
24、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25、毋庸置疑,课本与各种课外读物是中学生积累素材最便捷的途径。
26、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27、比如七年级语文课本上的《雨的四季》一文写雨后空气时写道: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你的鼻子和嘴唇。这样表达就比“雨后空气清新”有新意多了,把这样的句子积累下来,慢慢的你的语言也会有新意,有创意。
28、只有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写作文时才能做个下笔如有神的人。
29、三是选取自己最熟悉的人(妈妈、爸爸……)做仔细地观察,并请她们做一些自我介绍等方式更好的了解他们,最后,再尝试着练笔,写好后再读给他们听,请她们指导指导。这样经常练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