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句子摘抄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同学,亦:也;有同学从远方到来,不也是快乐的吗?
2、译: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孔乙己》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译: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8、《论语精选》是2008年1月1日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丁往道。这本书摘记了论语的优秀作品,向我们展现了儒家的思想精髓。
9、译: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才是大人物。
10、“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表示一种休闲享受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但又不富有过分。
11、译: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1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
14、如,《论语》说孔子罕言利与命与仁,通读《论语》发现,一个也没罕言,仅仁,有一百多个,《里仁篇》前七段短句子,孔子就言了十八个仁。
15、第六,朋友之间的交往,你要尊重朋友,不要天天板起面孔,说我这是为了你好,而天天的骂朋友。中国文化固然很强调诤友,说朋友之间,一定要去批评自己的朋友,否则这就是害了朋友。但孔子认为,朋友之间的批评要有一个限度,你要是天天批评朋友,那就是做不成朋友。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孔子指出了批评朋友或者劝告朋友的三条原则:
16、论语,圣人孔子怎么搞的,前言不搭后语?
17、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8、译: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19、巧言令色,鲜亦仁!
20、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2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2、怪不得人说你是无事忙,这会子关了门,人倒疑惑起来。这是《红楼梦》中袭人说贾宝玉的话。“无事“和“忙”,无事又怎能说忙呢,在这里它们能够统一到一块吗?呵呵,读了《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是个公子哥儿,的确没什么事儿做,但是他真的一刻也没有闲下来。
23、一、帮助生活没有意义的我们找到意义
2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5、译:形容一个人,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对这个人比较失望了。
2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一句千古名言。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只有学习没有实践,是没有意义的,是本本主义。只有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领悟到知识的精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过来,我们的兴趣和爱好都相同,这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当你的思想和言行不被别人了解时,不要生气,不要发怒,不要怨恨,不也是一个君子吗?也是一个快乐境界的描述。
28、译: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29、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3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句子摘抄
31、《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道理深奥的古代经典,他博大精深的内涵,是我们普通人很难理解。
3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3、“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不多的意思,说起来很押韵的文言句式。
34、他的思想核心就是一个“仁”字,他把这个“仁”字当作他的最高道德标准。
35、《论语》是一部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其内容包括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等方面。《论语》是儒家思想滥觞之作,被后世历代执政者奉为金科玉律,宋朝名相赵普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36、孔子的智慧——这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但,很少有人这么去读。
37、孔子认为,"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38、论语里面的名言佳句,人人都能朗朗上口,论语是一部圣书,论语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古代人和现代人。
39、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2、孔子提出的儒家学说,在本质上是一种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说。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是处理好几种关系。第一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二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三是处理好个人的身体与心灵的关系,也就是身与心的关系。而儒家在这方面,用力最多,论述也最多。所以说,儒家思想其实是一种关于人伦关系的学说。
43、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45、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46、译: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47、《论语》是一本好书,我觉得它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教学方面:可以给老师建议,因材施教;2是学生方面:可以教导我们尊师重教,文明礼貌,孝敬父母,善待他人,可以从各方面培养合格的人才来。
48、那么,孔子关于交友,有哪些思想呢?
49、以约失之者鲜矣。
50、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5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2、译: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53、译: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54、译: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5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9、译: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6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句子摘抄
61、朝闻道,夕死可矣。
62、为了忘却的纪念。这是鲁迅为怀念“左联五烈士”而写的文章,“忘却”与“纪念”,用在这里看似矛盾,却又合理,表达的是对敌我的两种态度。
63、译: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这是每天必须反省的三件事啊!
64、如,孔子述而不作,《论语》里却尽是子曰,《论语》是谁作的呢?
6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7、就这一个“仁”字包括了“孝”,“悌”,“忠”,“礼"……等人世间所有的美好。
68、孔子交友的名言在论语中有很多,现摘录几段,望师友雅正。
69、恕是说我们要有推己及人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被人强加在身上的,你就不要强迫别人这么做。这就是一种可贵的换位思考的能力,这种思想,无论到了什么时代,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为,人与人之间,除了爱,还有宽恕。
70、回字有四样写法:“回”字过去一般只有三种写法:“回”“囘”“囬”,极少有人用第四种写法(外部一个偏旁“囗”中间加上一个“目”字)。孔乙己这种深受科举教育毒害的读书人,常会注意一些没有用的字,而且把这看成学问和本领。
71、第一,仁者爱人是总的原则。孔子的儒家学说,其实就是仁学。按照孟子的总结,仁学其实就是仁者爱人的学说。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用爱去联结,如果人人都能付出爱人,这样推而广之,就能建设一个和谐的大同世界。所以,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同样适用于交朋友。
7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4、满口之乎者也:意思是满口文言词语说话习惯。
75、译: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76、译: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77、译: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78、什么“君子固穷”:语见《论语·卫灵公》。作为君子要不以穷困而改变操守的意思,对君子自称的要求。
7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8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1、那么,到底如何辨别那些朋友可以交,那些不可以交呢?孔子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82、译: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83、译: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84、第四,交朋友,你就不要随便在别人背后说坏话。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真诚的,而不是互相拆台的。孔子的弟子子贡,很聪明很富有,但是他有个毛病,老是喜欢在背后高密,说别人的坏话,孔子就严厉批评了子贡,他说你子贡是不是闲着没事干,要我就不这样,他告诉别人,作为朋友,不可以“方人”,就是不要在背后随便评论别人,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这样才能交到知心的朋友。
85、孔子是个被后人称为圣人的万世师表。
86、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87、译: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88、读《论语》好处很多,其中有三点特别适合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迷失而焦虑的我们。
89、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90、译: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论语句子摘抄
91、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而反求诸身。
92、安定内心,形成自发的自律。
93、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94、译: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95、根本上提升写作能力。
96、当代人现代观念也不是统一的铁板一块,每个人每个行业也各有各的不同。比如社会问题研究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伦理学家也都从自己从事的职业角度解读《论语》,解释社会现象,读论语所得的体会也不尽相同。
97、第二,要交有正能量的朋友。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之间的交往,要用写文章、研究学问来交朋友,也就是说,交朋友要做有意义的事情,你要是整天狐朋狗友胡吃海喝做坏事,那么你这些朋友,也只能算是损友,算不得朋友。
9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9、译:君子不会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会因为某人有缺点错误而废弃他的言论。
100、译: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0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是我的乐园。这是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话,其中“似乎”与“确凿”“野草”和“乐园”看起来也是互相矛盾,但从人和物两个不同的层面去理解,它又说得通。
10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03、译: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104、译: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05、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学习的知识多了,一个人的内涵和心胸就有所变化,心胸会变得非常开阔,无论碰到任何事情,哪怕非常棘手,用有好的心态去面对,心锁就会被打开,我们的人生也就快乐起来了。
106、译:过去的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
10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0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109、明礼而谨行,修心而慎独,非中庸之道不行也。
110、《论语》是由孔子(前551-前479)的弟子们根据孔子平日生活中的言行记录摘录而成的,距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2500年左右.虽然有部分内容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制度、生活环境的变化已经与我们现在的生活脱节不再适用,但《论语》讲述的内容是分两部分的.
1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12、译: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113、译: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14、译:学习并且不断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呀!
1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6、译: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17、读《论语》有什么样的好处?
11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119、读书人窃书不为偷鲁迅《孔乙己》
120、回答这个问题肯定是站在当代人现代观念来回答问题,否则不是以认真态度回答问题。那么当代人现代观念都有哪些观点呢?
论语句子摘抄
121、三思而后行。
122、译: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就像浮云一样不确定。
123、译: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12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25、另一部分是不变内容,指的是人性方面的问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变化,人性是基本不变的.
126、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故乡》中的文字,“无所谓有”和“无所谓无”,不是绝对的,重在个人的努力,有无可以互相转化。
127、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鲁迅《孔乙己》
128、一是朋友有错,一定要告诉他,这才是好朋友,二是要用委婉的方式,别伤害朋友的自尊心,三是他实在不听,你就别烦了,否则他和你翻脸,这就是自取欺辱了。
129、你可知道“茴”字有几种写法?--鲁迅《孔乙己》
130、德不孤,必有邻。
131、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32、译: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133、译:形容人聪敏又好学,能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
134、译: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135、《论语》名言警句:
13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7、第三,要睁大眼睛,看看那些朋友值得交往,哪些不值得交往。孔子是提倡朋友之间通过研究学问互相切磋提高的,相反,孔子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说,如果一群人整天聚在一起,说话不讲道德原则,胡吹乱侃,漫无边际,好逞能耍小聪明,对这种口无遮拦,心中空虚,不能以道德来约束心身行为的人,对他们进行教化真感到难呀!
138、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⑵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139、找到生活的意义。
140、“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对文人的用词偷和窃的区别,对文人尊重和嘲讽。
141、译: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42、读书人窃书不为偷--鲁迅《孔乙己》
143、中国人特别重视朋友之间的关系。孟子还把朋友关系,列为人间的五伦之一。也就是说,我们要处理好父母、君主、父子、妻子、朋友之间的关系。而孔子在论语中,在不同的场合,论述了如何交朋友,这些论述,闪耀着深沉的人文关怀,即使到了现代社会,这些思想和原则,仍然适用,仍然是我们交朋友中所应该遵循的。
144、听其言而观其行。
145、译: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146、译: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14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48、一部分是可变内容,也就是环境因素、意识形态部分.这部分可能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已经不能直接拿来运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了.
149、《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
150、用我们现在的俗话说,就是睡不着觉不不要怪床歪,一切都要现反思一下自我,看看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你自己有没有错。孟子更是明确指出:“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论语句子摘抄
15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5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53、个人觉得《论语》有用,且很有用,很实用,它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54、道不同,不相为谋。
155、孟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5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7、译: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15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59、孔子在总结自己一生的学术之道的时候说,他一生遵循忠恕的原则,这也是交友的原则。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我们要想在社会上行得通,那么就要帮助别人行得通,你要想在社会上取得成功,你就要帮助别人取得成功。
160、第五,反求诸己。朋友之间总会有一些误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办呢?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出了事情,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眼睛盯着别人,什么事情都是别人的错。孔子和孟子都喜欢用射箭作比喻,来说明在交朋友的时候,反求诸己反思自己的重要性。
16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6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163、译: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164、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6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66、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16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68、译: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16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70、巧言令色,鲜矣仁。
171、译: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172、那么你认为站在哪个角度哪家学术眼光解读《论语》比较科学呢?我认为站在历史角度社会发展学家的眼光解读论语比较科学。因为《论语》大部分论述的是2000年前的人文伦理和孔子认为社会怎样运行才合理的论述。
17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74、让大家“修齐治平”啊
175、读《论语》的好处,考验一个人的逻揖判断能力。
176、译:《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7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8、译: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179、译: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啊!
180、译: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论语句子摘抄
181、译: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