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受谁的影响
1、三、品行养成之要素是一举一动前所下的判断
2、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是教育源于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形成和完善于长期的办学实践。
3、他提出要使人人都受到教育,必须到民间去,到乡间去,这也和当前希望工程扶贫助教学生的目的相一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4、道德形成离不开实践。陶行知指出,嘴上讲道德,耳朵听道德,而所行所为却不能合乎道德标准,无形无影当中,把道德与行为一分为二,若想除去这种弊端,非给学生种种机会,练习道德的行为不可。例如,我们在平常教育工作中,要求学生讲卫生,不乱扔纸屑,老师讲了多遍,但还是有人随手乱扔,如让学生搞几次捡废纸活动,学生乱扔废纸的现象就得到根本消除。所以,在德育实践中,我们应将口头式的道德灌输模式向道德实践模式转变。因为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实践活动中能动的实现的,而且,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是促进社会道德需求转变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
5、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6、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肺腑之言,反映出他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于中国教育的精神感化和教育中国一代又一代人。
7、(四)、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安徽歙陶行知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9、二,社会即学校。他主张人民需要什么生活就办什么教育;适宜什么形式的学校就办什么形式的学校。陶行知这一思想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只不过他对其的解释结合了当时我国的具体国情,这一做法充分印证了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陶行知存在美国留学师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因此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于杜威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倡导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影响着无数的教育工作者。
11、二、学生自治是道德与行为结合的有效途径
12、在中国教育发展进程中,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陶行知,他以他高尚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和艰苦卓绝的实践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因此也被称之为“中国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被称之为“乡村幼教之父”。因此对于陶行知的相关知识也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涉及到的。
13、陶行知指出,我们为学生做的事情越多,可能越是害了学生,因为为人无论怎样精细周到,总不如人之自为。我们老师做学生工作时,事无巨细,明察秋毫,明辨是非,批评、表扬可谓负责,但学生感到苦恼,甚至产生不协作等消极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上帝造人是很公平的,一个人总是有缺陷和优点,作为老师应充分发掘学生藏在地下的金子。作为医生,轻易宣判病人得了癌症,这不是他的本事,而应该是如何治疗;同样,老师的工作也不只是一味地管学生。我记得曾有一个报道,一个学生做作文,写到自己最恨的是谁,不是别人,正是老师,老师让我们做这个、做那个,轻而易举地批评这批评那。可见,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发展人,完善人,也可能扼杀人,轻则阻碍其发展,重则要受到直接的报复。
14、(三)、针对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成为书呆子的问题,教会我们全面发展的人要手脑并用、手脑皆强。只有手脑结合的人,才能不与生活、实践脱节。其次,学生应对自己学识能力深切了解,要多留心生活,关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事情。
15、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主张将生活与教育完全融为一炉,并且教育必须通过结合生活才能发挥其作用。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16、有些同学来到育才学校,把以前的坏毛病也带来了,他们张嘴就是骂人,抬手就是打人,陶行知见后就写了一首《骂人》为题的小诗送给那些同学,并且在晨会上给全校同学念了这首诗,“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只是借别人的嘴巴骂自己。”小诗明白晓畅而有趣,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笑声刚落,随时有同学高声和道“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只是借别人的手打自己”。同学们又是一阵笑,陶校长也连声称好,以后,同学们再有打人骂人的,旁边立即就会有人朗诵《骂人》《打人》。良好舆论的形成,对同学们的行为起着自觉的监督作用。同学们以后再也不骂人,打人了。
17、陶行知不仅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还要知道为什么要遵守它,并把它内化为自己的责任。陶行知认为,学校的章程就是学校的法律,违反学校的章程,是藐视学校的法律。违背学校法律的人,虽然他的身份是学生,但事实上他是一个犯人。他认为学生的位置是最高贵的,当学生是荣耀的,如果做出类似偷窃之类的事,不单是行为不轨的问题,而且也太看轻自己的身份了。
18、局限性在于: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受美国权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混淆了教育同生活、学校同社会、教育同实践的本质区别,抹杀了教育、学校、教学的特殊性,否定学校教育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理论上存在一定缺陷。
19、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在教学上开创了一个时代。陶行知受中国古代儒学思想的影响,及近代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创办了晓庄师范、育才学校等多所学校,他的德育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其间的逻辑构成和思考的维度也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在德育观念不断创新的今天,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始终是一盏明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20、给予我们的启示:
21、积极意义:在当时的环境中对于密切教育同生活、学校同社会、理论同实践的联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22、四、纪律是一种责任
23、陶行知认为,我们道德的发展,全靠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有自己解决的机会,遇到了一个问题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它,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解决得越多,则经验愈丰富,若是别人代我解决问题,纵然暂时结束,经验却被人拿去了,所以在保育主义之下,只能产生缺乏经验的学生,若想经验丰富,必须自己解决问题的责任。
24、陶行知指出,我们问题之中最大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一举一动前下最明白的判断,教育者不是查房间,管请假,记大过,发奖品就算了事,他们最大责任是引导学生参与现代人生切要的生活,于一举一动前能下最明白的判断。
25、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教师代表与楷模的是陶行知。陶行知学识渊博,人格高尚,堪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是人民教师的楷模;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26、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27、陶行知的思想来源于生活和社会。
28、一、道德的形成需要训练
29、魏书生大师在如何让学生自治上作出了模范,他在班级中设立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养花的花长,生火炉的炉长,养鱼的鱼长,使得班规校规与学生管理自己,管理他人相结合,学生不但在魏书生经常外出的情况下管好自己,而且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责任感。
30、陶行知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编了一些诗,以提高学生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判断力。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受谁的影响
31、他还指出,做学生的今天对自己不负责任,怎么能希望他将来能尽职呢?社会上的腐败分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或是遗传不良,或是家庭教育不良,或是教师教育不良,这种人进入社会后,一举手都会危害国家社会。
32、概括起来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
33、(一)、针对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造成的问题,逐渐把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二)、推行生活教育。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多动脑的活动,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鼓励学生实践、开拓、创新,使学生得到真正的解放。
34、受杜威思想影响,受蒋介石新生活运动影响,中国国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