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经典文案 > 岑参的诗代表作-集合55句

岑参的诗代表作-集合55句

时间:2023-02-26 22:04:05

岑参的诗代表作

1、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了三年后获授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故世称“岑嘉州”。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其边塞诗尤多佳作,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尤其高适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期其他诗人,边塞诗追求功名的高昂意气和直面现实的悲怆相交融,独有一种沉雄浑厚、慷慨悲壮之美,并影响和启发了后世的创作。

3、岑参:公元715—770年,河南新野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出生于没落之世家,曾祖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而参早岁已陷孤贫。玄宗天宝五载(746)登进士第,任右内率兵曹参军。

4、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这是一首壮行诗,全诗意境雄壮,想象神奇,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品。

6、高适、岑参边塞诗虽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各自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不同,两人的诗歌同中有异,各有千秋,高适的边塞诗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岑参的边塞诗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高适的诗苍凉悲壮,岑参的诗雄奇瑰丽。用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来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7、天宝间曾两次出塞,来往于安西(今新疆库车)、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间,任节度府掌书记、节度判官。肃宗时历任右补阙、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代宗大历二年(767)出守嘉州,后客死成都。

8、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9、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以边塞诗为主,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词的主要风格。

10、另一边塞诗歌的代表作品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描写了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大气磅礴,奇情逸发,尤其是以梨花比拟雪花的意象,令人称绝,因此也成为咏雪诗歌的代表名作。

11、盛唐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

12、扩展资料

13、(二)岑参诗的内容:岑参的诗歌较为集中于边塞题材,西域的奇丽风光,少数民族的奇风异俗涉入了他的笔端,拓展了边塞诗的内容。(三)岑参诗歌艺术特色:奇情壮丽,节奏多变。风格壮伟恣肆,富于浪漫气息。感情真挚自然,一气流注。尤擅于七言歌行。(四)高岑较异:同:诗的形式,以七言为主;诗的内容,注重战争,边塞当题材;诗的风格,豪迈雄壮。异: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高诗浑朴质实,岑诗瑰丽峭拔。高诗豪迈中给人以深沉,岑诗雄壮中具有俊逸。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岑参的创造性要比高适突出得多,这主要体现在想象丰富,充满奇情异采,更富于艺术个性。但高适在创作思想内容的深广度要大于岑参。资料真实可靠!!~~~

14、高适的边塞诗和岑参的热烈浪漫、想象夸张不同。最大特色和最高成就在于思想深刻,触及到深层次的社会内容,现实意义比岑参诗更强烈。

15、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16、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17、出自唐代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8、高适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安史之乱暴发,先是追随玄宗至成都,后以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五十四岁,平定永王之乱后,又参与讨伐安史之乱的叛军,解救睢阳之围。

19、在盛唐边塞诗人中,岑参是留存作品是最多的,达七十多首,而且在艺术成就上某些方面超过了高适,无愧于“高、岑”并称的荣誉。

20、岑参擅长写边塞诗。唐代诗人岑参是一位以边塞诗闻名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参。岑参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他天生聪慧。天宝三年及第,先后两次从军边塞。因此对边塞生活及风光有很深的感悟。因此他的诗作大多以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为主。

21、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22、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23、关于岑参最著名的三首诗有:

24、晚年做上了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人生达到巅峰,去世后还追授礼部尚书,高适生前身后取得的地位和荣耀在古代文人中也是比较罕见的。

25、岑参的读音是cénshēn。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

26、出自唐代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27、(一)生平:两度出塞深入西北边疆促使他成为了边塞诗人,成就了他的边塞诗歌。

28、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2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0、岑参凭自己的努力考进士。

岑参的诗代表作

31、除了七言歌行之外,岑参以边塞生活为题的七言绝句也有不少佳作,如《逢入京使》。本诗记述在其去西域途中与京使相逢,用家常话写眼前景致,表达了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不事雕琢,却富有诗意。

32、岑参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感受,边塞诗佳作颇多。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走马川行奉封大夫出师西征》,《寄左省杜拾遗》等。

3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

34、值唐开元盛世,高适游走燕赵边塞,创作出了极负盛名的边塞诗代表作《燕歌行》。

35、后弃官从戎,两次出塞西北边疆。这一时期他的诗多成为边塞诗的代表作:

36、由于生活经历、个性、文学思想和渊源等差异,高适、岑参的诗又有重要区别。“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王士禛《师友师传续录》)。高适善于反映战士和农民的疾苦,暴露现实,笔调严谨,直抒胸臆,以常语感人;岑参擅长讴歌胜利,描绘奇境,抒发豪情,寓情于景,以奇语动人。

37、早年的高适就是一介布衣,一名普普通通的书生。

38、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但高适诗,悲壮之中透着雄浑;岑参的诗,悲壮之中带着峭拔。高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岑参去边塞,多少有些被动不得已的因素,到边塞后,才开始写边塞题材的作品,诗篇越来越多;高适去边塞是积极主动的,他写边塞诗,始于早年的河朔之游,到他任封丘县尉以及河西陇右节度幕府掌书记时,诗作慢慢减少了,而到他任淮南节度使后,诗作就几乎没有了。

39、高适和岑参都称得上是真正的边塞诗人,两人年轻时都曾游历过河朔的燕赵,壮年时又双双到边塞从军。就唐代的边塞诗来说,高、岑齐名,风格也相近。

40、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7卷本,似由宋刊7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4卷本,则似由宋刊8卷本演变而来。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参校过多种版本,作《岑参集校注》。

41、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42、岑参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历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从军边塞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岑参卒于成都,约52岁。著有岑嘉州诗集等。

43、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44、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45、在众多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高适的存在是一个例外,他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

46、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47、岑参(岑嘉州,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48、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49、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50、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51、高、岑的边塞诗创作,丰富了当时诗坛,边塞诗一时流行于盛唐,且蔚为壮观。

52、岑参(718年~769年),唐代诗人,官员,荆州江陵或南阳棘阳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53、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54、岑参殁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为8卷、7卷、10卷三种刊本。宋刊10卷本今不传。

55、岑参还有不少描绘西北边塞奇异景色的诗篇。像《火山云歌送别》以及《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更充满奇情异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