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孝顺父母的论语
1、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焉。
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清徐熙
3、"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释义:“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侍奉父母。就连狗与马,也都能服侍人。如果少了尊敬,又要怎样分辨这两者呢?”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宗圣曾子对孝道家风,家训。
5、白话释义: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6、来自元代的郭居敬所辑录古的24个孝子故事,编成《二十四孝》。由于后来的印本都有配上插图,所以通称《二十四孝图》,这是中国元朝成书的一本宣扬传统儒家孝道的蒙养读物,其中选辑了为封建王朝所称颂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个孝男孝女的事迹:
7、“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释义:“孩子生下三年之后,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宰予没从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的爱护抚育吗?”
8、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
9、乳姑不怠: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10、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11、拾葚异器: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
12、“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3、白话译文:一个人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的人,会冒犯君上的人,是很少的;不会冒犯君上,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和悌应是是仁的根本!
1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释义:孔子说:“父母的年龄,做子女的不能不知道。一是因为双亲的年高体健而高兴,再一个是因为双亲岁数大而担心。”
15、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16、“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释义: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
17、这章经文,就是感恩的经文,体现了人们的感恩精神。慎重的办理父母的丧事,追祭远逝的先袒,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感恩的行为。所以说曾子说的这句话也是具有感恩成份的话。
18、春秋·孔子《论语》中关于“孝顺父母”的句子为: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9、闻雷泣墓: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20、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战国曾子《大学》
21、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明佚名《增广贤文》
22、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
23、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汉桓宽《盐铁论·孝养》。
24、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
25、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26、尊老爱幼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27、“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释义:孔子说:“能始终和颜悦色比较难,只在长辈有事的时候去帮忙,只在有酒饭的时候让长辈先尝,能算是孝吗?”
28、《论语》中感恩的句子有很多,今举其一例。
29、“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释义:”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0、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孔子孝顺父母的论语
31、涤亲溺器: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32、"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3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4、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35、孝感动天:主人公为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
36、《二十四孝图》
37、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祭之以礼。”——《论语·为政》释义:孔子说:“活着的时候,用礼来侍奉他;死了以后,用礼来埋葬他;祭祀的时候,用礼来祭祀他。”
38、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39、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40、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1、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
42、看《二十四孝图》,古人早告诉我们该如何“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是为人间真理。
43、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释义:曾子说:"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
44、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45、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46、“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释义: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
47、白话译文:各种罪恶之中以放纵为首,各种行为当中以孝道为先。
48、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
49、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50、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5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战国孔子《论语·学而》
52、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53、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
54、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即汉文帝,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
55、《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56、弃官寻母:朱寿昌,宋代天长人,
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8、“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里仁》释义: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59、《论语学而篇》
60、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