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经典文案 > 黑格尔哲学的意义【精选139句】

黑格尔哲学的意义【精选139句】

时间:2023-03-10 11:58:18

黑格尔哲学的意义

1、现代自由的出现,是历史的一个必然产物,也是历史的一个偶然产物。

2、爱是活在对象之中。

3、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4、“结束之所以为结束,恰因其亦为开端。”全书从气氛凝重而又暗流涌动的葬礼开始,展开这位哲学家的一生。

5、为了一个永久的目标,不得不赋予一个永恒的记忆。

6、所谓纯粹理念即是思想的抽象成分所形成的理念。

7、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8、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9、民族不是为了国家而存在的,民族是由国家创造的。

10、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

11、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12、哲学史的本身就是科学的,因而本质上它就是哲学这门科学。

13、然而那些未来某种特定目的而建立的机构,依据其自身本性的原则,有时却发展成了相反的东西。图宾根神学院本来是公爵们培养为自己的领地服务的牧师,但已经染上了异端的倾向。在启蒙运动的浪潮下,教师们表面上坚持着独断论的神学,却也不是十分相信了,他们的妥协更是表明了这种怀疑。

14、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15、哲学是一门思想的学科,在学术界里,对于哲学一词并无普遍接受的定义,也预见不到有达成一致定义的可能。主要内容是对社会生活、思想的一种抽象分析和概括。

16、历史首要的并不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而是精神获得知识的努力。

17、读后小记

18、一个恶徒的犯罪思想也比天堂里的奇迹更伟大,更崇高。

19、两天后,经当局“破例”许可,葬礼得以举行。

20、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

21、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22、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

23、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的眼睛得到满足。

24、走出图宾根神学院,黑格尔开始他们自身的内在的“革命”。黑格尔逃脱了成为牧师或神学教授的命运,却无法逃离专制的环境及其施与的雨滴。他在伯尔尼的一个贵族家庭中做家庭教师,“由于无法避免的必然性而自由地出卖了自己”。

25、人的灵魂一定到过至善至美之境,否则怎么会不停地追求完美。

26、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

27、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伟大人物的个性往往隐没在那些流传后世的功绩之下,哲学家也不免于此。作为读者,此前对于黑格尔的印象,更多的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顶峰,是艰深晦涩的巨著。这本书则让我认识了在概念与文本之后的黑格尔。

28、一切个体自身都包含着他物。

29、只有在一个卓越的共同体中,我们才能够谈论一个统一的社会或文化。

30、高中阶段学习的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古典哲学的一部分。包括了费和巴哈的唯物论和黑格尔辩证法的一部分。

黑格尔哲学的意义

31、自卑往往伴随着怠惰,往往是为了替自己在其有限目的的俗恶气氛中苟活下去作辩解。这样一种谦逊是一文不值的。

32、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33、纯思想的论调:放弃用任何主张来支配思想的道路,仅只跟从思想的脚步。

34、现代意识的诸范畴是历史的产物。

35、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也是黑格尔思想的精髓。

36、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物则是凝固的音乐。

37、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38、把你紧系在一个特定的东西上,便会陷入不幸。

39、所谓学习是指接受一种异己的东西进入思维的意识,这乃是用事物去填满一个空的空间的机械联合过程,而这些事物对于这空间乃是生疏的、不相干的。

40、以所有过去的哲学家为榜样,黑格尔仔细地倾听者时代的声音。他描述了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一个异化了的世界,一个原本就模糊的世界,我们只有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认清。因此,不仅只有表达方式模糊不清,他的哲学从本性而言就是隐晦不明的。但这并非是要取消它的价值,而是要赋予它另一种不同与作者所渴望的意义和用途。这就是黑格尔的体系,这一体系不能自己为自己辩护,要为其辩护,就必须要用虚假的论据和专断的概念、甚至是荒诞的概念构建。这一点上,黑格尔的体系与其他人的体系也没有什么区别,差别只在于平衡程度的大小上。他试图把起初看起来最不可调和的东西调和在一起,辩证的矛盾最终通向消解。但是辩证思想与黑格尔体系之间的矛盾却依然存在:辩证思想推崇运动、变化、发展、生命里尔黑格尔计划的体系,尽管他尽力使其保持“开放”,但实际上必然导致稳定、固定、维持、僵化。

41、人的自由的主要源泉和要素就是思想。

42、历史不是幸福生长的土壤。历史书中的空白页是人类的幸福时期。

43、黑格尔于1770年8月出身于斯图加特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

44、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使之与他人相齐。

45、人的一切文化之所以是人的文化,乃是由于思想在里面活动并曾经活动。

46、在义务中个人毋宁说是获得了解放。

47、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善的冲突。

48、世界历史并非一片幸福的土地,幸福只是历史上的空白一页。在世界历史当中能获得的是满足感,而非幸福。

49、悲观的头脑,乐观的意志。

50、仆人的地位,无论是何种形式,在那些原本不想做仆人的人、或者出于某种生活意外而跌入此种境地的人,都是极大的侮辱。黑格尔先是在伯尔尼,随后到法兰克福,长达六年的服役生涯中,他一直坚持仆人具有奴性的观点,而且一直坚持着摆脱奴役的意志和希望。

51、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法国大革命造成的短暂动荡时期内,黑格尔一直生活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他仅仅要求的所谓“承认”,当然没有触及不同层级之间人们的差异。他公开表达的只是某种最低的自由观念,今天看起来过于胆小,但却是当时的最大限度了。这是理解黑格尔的公开著作必须了解的时代生活背景。

52、人类是地球上的匆匆来客。

53、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54、这是作者对黑格尔哲学计划热情的颂歌和尖锐的评判。

55、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系。婚姻是具有法定意义的伦理性的爱。

56、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深刻影响了黑格尔的思想进程。这一点,卢卡奇在《青年黑格尔》中做了重点阐述。此时黑格尔正在图宾根大学新教神学院就读,和若干年轻人一起,准备为宗教事业献身。

57、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58、在亚里士多德看到一个世界的地方,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看到的则是另一个世界。

59、虽然这些学生年轻冲动,好斗偏狭,不计后果,但黑格尔保持了同他们的频繁关联。终其一生,黑格尔始终站在立宪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一侧,只是在某些时候和某些方面有所畏惧和保留,他定然不会认同“普鲁士绝对君主制的哲学家”这样的称号。

60、绝对的光明,如同绝对的黑暗。

黑格尔哲学的意义

61、健全的常识是一个时代的思想方式,其中包含着这个时代的一切偏见,常识总是为它所不自觉的思想范畴所支配的。

62、是与无并非仅仅消亡于对方之中,事实上它们只是无法区分的。

63、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

64、对现实的抽象就是对现实的毁灭。

65、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

66、这一天,一只庞大的队伍为这位事实上终结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人送行,其中大多数是教师和学生。当时,柏林的政治形势非常紧张,哲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加剧,学生激烈地公开反对国王和政府并遭到了镇压,因此他们的悼念更有深层的原因。并且在普鲁士的法律环境下,葬礼是公开游行示威的唯一接口。另一方面,没有任何王室成员和政府官员参与葬礼,当局甚至没有发出例行的吊唁,哪怕只是表达虚伪的惋惜。

67、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

68、但是黑格尔的理想最终是失落了,他的一生都生活在专制主义之下,即便到他死后,1848年爆发了革命,依旧以失败告终。黑格尔的政治思想远远超前于他所处的政治现实。

69、一,事物的本质是思想。

70、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71、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使之与他人相齐。

72、理论何等强大,就何等狡猾。

73、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

74、良心,它就是对它自己有了确信的精神。

75、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

76、给婴儿洗澡后,不能把婴儿连同脏水一起倒掉。

77、黑格尔没有“重新构造”世界,他是赋予自我以能动的力量,以他非凡创造性的想象构建起思辨的大厦。黑格尔从这里出发,走向他的哲学道路,这种起点与其说是来自某种理论阐述,毋宁说是自发的,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

78、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79、在这唯一的权力面前,没有东西能够维持一种独立的生存。

80、存在即合理。

81、在这种压抑、躁动的环境中,法国大革命的消息如同一颗火花落在一堆干柴之上,当然这堆干柴还只是精神上的。如卢卡奇所说,黑格尔终其一生坚持认为法国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而在当时革命方炽之际,虽然德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实践条件并不存在,但青年黑格尔还是表现出强烈的热情。

82、爱情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且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秀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

83、知识不是从学习得来,而只是对于已经存在于心灵内、灵魂内的东西的一种回忆。

84、在黑格尔晚年,作为教授和校长,他并没有完全专注于自己的研究,而是介入政治生活,卷入到多起学生的事件中。他不是书斋里的学者,不是精神上的出世者,他没有遵从笛卡尔的生存准则:“在世界上到处流浪,作为世间各种喜剧的观众,而不成为其中的演员”。事实是,黑格尔的名字,在普鲁士警察和司法机构的档案中经常出现,而且是和这些被镇压者联系在一起的!

85、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

86、实践“以客观世界为前提,作为他物的客观世界走着自己的道路”。

87、有一些宝贵的东西作为它的目标时,生活才有价值。

88、历史活动源于“人的需要,冲动,倾向和热情。”

89、总体说来,作者是要为黑格尔“正名”,这种态度颇类似于卢卡奇,以至于在一部传记作品中充满了论战的味道。两者采用的方法也有相近之处,就是从黑格尔所处的背景,即政治环境和生活经历出发,分析黑格尔思想的现实基础,正所谓知人论世。卢卡奇侧重于政治的与社会的环境分析,作为传记,本书自然还会关涉到其生活,特别是他的学习过程、工作经历和婚姻状况,具体地呈现黑格尔思想的现实生活基础。

90、黑格尔意图阐发的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体系。一半不由自主,一半刻意为之,对于这种概念杂技,他设定了最艰难的条件和最难以逾越的障碍,当然也是为自己设定的:从各种不可或缺却又实际上互不相让的前提出发,构建一个整体的解释体系。他凭借自己的敏锐、创造和执着,将其发挥到极致。更大程度上,是这个体系控制了黑格尔,而不是黑格尔控制着这个体系。

黑格尔哲学的意义

91、年深秋,黑格尔因霍乱在柏林去世。

92、凡一切事物,其自身的真相,必然是思想所思的那样,所以思想即在于提示出对象的真理。

93、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

94、黑格尔强烈地感受到,法国政治革命与康德哲学革命之间的深刻关联,在他看来,二者都源于世界精神的同一个更新或重新焕发。(从没有任何其他哲学文本像《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这样反复提到“革命”一词。)在柏林的讲课中,他说:“这个世界历史的伟大时刻……只有两个民族参与其中……在德国,这种原则以思想、精神、概念的形式爆发;而在法国,则是在实际的现实中爆发出来。”他甚至相信,既然理念引导世界,康德的理论革命必然会在德国引起一场政治革命,而且要优于法国大革命,因为已有一场道德洗礼为其作准备。

95、我们的理性独立于特殊的关切,而规定意志的能力构成了我们的自主与自由,构成了我们的根本价值。

96、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

97、一个灰色的回忆,怎能抗衡现在的生动与自由。

98、实践“不仅具有普遍的资格,而且具有绝对现实的资格”。

99、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00、黑格尔的这一段经历,与《精神现象学》中阐述的“主奴辩证法”之间,自然有着密切的关联。身处其中,往往造成分析上的模糊的歪曲,受害者们不去谴责他们的客观地位,而是去谴责主任的个人主观态度。对黑格尔而言,并不是要废除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而是要求雇主“承认”雇员也是“一个人”。最终,经过豪华的辩证发展(因为辩证法在幻象或空想中也可以达到完满,同在理性思想或客观现实中一样),他们作为同等的主体“相互承认”,这就是平等。

101、义务所限制的并不是自由,而只是自由的抽象,即不自由,义务就是达到本质,获得肯定的自由。

102、一个人如果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近于虚骄。

103、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出处。

104、理性是一切事物的目的;哲学的这种进步给了这个命题以解释。

105、不同在于,本书提示了一个阅读和研究黑格尔的视角,即黑格尔在公开的文本中表述的思想,与他在生活中、在私下里、在非公开文本中的表达的思想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天然的差异,仔细识别其中的差异,对于理解真正的黑格尔和黑格尔哲学,澄清种种加之于黑格尔本人及其理论的不实之词,至关重要。而这种差异的产生,根源于黑格尔所处的政治生活环境,使得他有一些观点无法发表,或者为了发表而不得不改变表达方式。

106、只折磨自己是单相思,只折磨别人是虐待狂,既折磨别人更折磨自己是爱情。

107、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108、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应当只是单一的画家,应是兴趣广泛的多面手。

109、历史是一条永动的河流,随着它的奔腾独特的个性不断被抛弃,并且总是在那个新的法律基础上形成新的个性结构。

110、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111、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112、精神为了用一种占有自身的观点来理解和把握自身,改变了它的范畴,更真实,更深入,更密切,也与自身更一致地把握了自身。

113、没有人能够替别人思想,如没有人能够替别人饮食一样。

114、如果考察作为哲学家的黑格尔的诞生,从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精神现象学》中,可以看到一个普通的意识从最初的天真和无知,到一般的哲学认知,再到绝对知识的发展过程。黑格尔确定了一个虚构的起点,对于开端之处他未加批判,遵循了观念论的传统,即从意识的预设原初状态出发。“原初理念自然是将自我表象为一个绝对自由的存在。通过自我意识这个自由的存在,整个世界一下子从虚无中涌现出来……”

115、历史总是惊人的重演。

116、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117、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

118、我们对一个人的质疑和反驳,必须从接受他的前提开始,提出的质疑和反驳才是有效的。

119、事物是不可归纳的异于我们的。

120、背起行囊,独自旅行。

黑格尔哲学的意义

121、他是他自己本身的目的他自身中有一种无限的价值、一种永恒的使命。

122、为什么要学?因为它是中国政党的指导思想。具体分析参加历史课程部分。

123、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124、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125、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作出决定。

126、我们所经验到的世界是由人的解释或虚构一层一层累积出来的。

127、建立了世界哲学史上最为庞大的客观唯心体系极大地丰富了辩证法

128、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

129、某种可能是,他熟练地运用了自己的晦涩。不由自主的天生愚笨,故意的掩盖,哲学语言本身的晦涩,阐述体系所不可避免的迂回,在他的思想中,所有这些都完全混合在一起,通常很难确定各种成分的比例。

130、他的生命在两个世纪中各占一半,同他相近的,在诗歌上有荷尔德林(1770-1844),在音乐上有贝多芬(1770-1827),在政治上有拿破仑(1769-1827)。

131、作者提示到,即使人们特别关注黑格尔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他在很多方面还是与其同时代人相近的,因此从他的相对平凡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不同于其公开著作的形象。

132、二,实体即主体。以此为基础,知识和客观对象就是一对矛盾对立统一体了逻辑学讨论的是思维规律和纯粹的思想规定,既然事物的本质是思想,格尔是德国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体系相当庞大,有时间用两三年也研究不完啊,他的著作有19卷之多,如:美学:提出了美即理想的论点。逻辑学:有质论,辨证法等,历史哲学:提出许多历史的考证原则,能及历史的动因等。

133、在这个信仰危机的时代,图宾根神学院从反面激励着黑格尔和他的小伙伴(荷尔德林、谢林),抛弃了全部独断轮,他们的目标是发现世界假象下隐藏的真理,并把它讲出来。但是,他们用以反对独断论的却是最独断的批判,他们谴责这个无可救药的时代,谴责图宾根神学院,谴责德意志民族,把善恶真假完全对立起来。他们从观念论出发,将宗教和城邦看作思想事务,陷入了判断的独断论之中。这一点只有在认识到虚伪和谎言只不过是表面征兆,还有更深层次的恶,因而更深入地研究社会现实,才有可能得到克服。

134、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

135、显然,黑格尔没有也不可能在自己的公开著作中完全表达自己,而在各种内容之间存在的不兼容同样表明了这一点。他的著作中有一种无法理解的晦涩性,歌德说,“他的精神如此杰出,但他却很难去表述自己”。但在他的口头讲座中却呈现出另一种清晰细腻的风格。这两者之间的反差,仍然要从黑格尔能够表达自己思想的环境来考察。

136、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骼。

137、历史常常惊人地重演。

138、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139、当然黑格尔的思想是动态的,尤其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他也会有妥协,有策略上的调整,但作者所揭示出的,是一个在根本政治取向或者说哲学取向上自始自终坚持彻底自由态度的黑格尔的形象。由此可见,由公开文本所构成的黑格尔哲学不等于黑格尔的全部思想,同样,黑格尔也不等于外在的黑格尔哲学,当然穷尽一个人的全部思想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但认识到两者之间的不同,却也可以帮助我们从黑格尔所处的现实环境和个人经历出发,去更好地理解黑格尔哲学的内容和他的真实思想路向。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可以作为阅读黑格尔、理解黑格尔哲学的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