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文400字
1、第一件事: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少年定下初心,之后为之奋斗终身,周恩来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着的人生追求永远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典范。
3、每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青年都应以此为契机,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化爱国热情为力量,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国家献身,为人民服务,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响应祖国的召唤,为祖国的千秋大业而奋斗。
4、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当其他同学还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念书时,周恩来已经明确地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是相关联的,总理在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见到一个妇女在哭,原因是她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压死了。
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激励中华儿女的励志名言,是1911年14岁的周恩来在回答老师提问时说出的。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1910年来到东北,先在铁岭上小学,后又转到沈阳东关模范小学。1911年的一天,正在上课的魏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
7、有的同学说:“为家父而读书。”
8、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要内容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9、三件事是这个妇女想让巡警给他撑腰解决问题,可巡警却不惩罚肇事者,而斥责这个女人。
10、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当时旧中国积贫积弱,军阀混战,民不潦生。各种势力不断被外国操纵,到处是租界,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辛亥革命,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11、二件事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却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话的含义。可以采取边读边想的方法去理解。如,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泣的?大个子洋人是怎样得意洋洋的?中国巡警是怎样训斥妇女的?围观的中国人为什么都紧握着拳头?他们和周恩来心里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从而更加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
1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写了哪三件事?
13、本文通过周恩来少年时代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感悟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要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14、还有的同学说:“为赚钱而读书。”
15、第二件事:少年周恩来刚到奉天,就听伯父叹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难以忘怀。
1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也是对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拓展,是激励人们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17、同学们纷纷回答:为父母报仇,为做大学问家,为知书明礼,为让妈妈妹妹过上好日子,为光宗耀祖,为挣钱发财……等到周恩来发言时,他说:“为中华之崛起!”魏校长听到一惊,又问一次,周恩来又加重语气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的回答让魏校长大为赞赏。
18、为中华之崛起写了三件事,这篇文章告诉我:周总理从小就怀有远大的志向。有一天,他的老师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呀?”
19、未来是高科技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没有知识将一事无成。所以,青年在这人生中最宝贵的几年里不应该让它无所事事地过去,今天的努力是为将来积累财富。当年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青年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
20、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经历的第一件事是奉天被外国人站了。
21、这一句简短的话,使我联想到了许多同学对我说:只要我考得好,妈妈就给我买电脑、玩具……几乎想要什么就要什么。
22、可周恩来却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3、第三件事写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志愿:“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件事是文章的重点,应该联系全文,抓住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到“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体会周恩来决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而感受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志向。和伟大的志向。
24、第一件事写12岁的周恩来刚来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可以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情。如“不解地问”、“打破砂锅问道”、“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等,理解周恩来在迷惑中的追问和思考。
25、周恩来从小学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南开学校毕业时与同学们互赠“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留言,到日本留学又回国参加五四运动,再到欧洲勤工俭学又回国投身革命……就一直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26、“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说的。
27、《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写了以下三件事:周恩来回到家乡,和伯父的对话。少年周恩来在看见一系列事以后中国人在租界里被洋人欺负。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三件事环环相扣,听伯父说不让去租界是周恩来闯进租界去的一个原因,在租界里看到的这件事不但让周恩来真正懂了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还是他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志向的直接原因。
28、扩展资料
2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
30、第三件事:少年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的见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文400字
3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今天的意义
32、历史的使命落在了青年的肩上,复兴业,需人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