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的故事和寓意
1、“高山流水遇知音”讲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这一对知音的故事。“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酒已没,世上无知音。
2、高山流水遇知音讲的是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3、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4、伯牙与钟子期选自《列子·汤问》战国列御寇著。列子(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年-约公元前375年之间),东周郑国圃田人,东周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被尊为“冲虚真人”
5、高山流水遇知音讲的是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
6、“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列子》录有《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为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
7、“高山流水遇知音”讲述的就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在古代文学典故中,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被奉为知音难觅的典范。
8、浙江传统筝曲《高山流水》是三首《高山流水》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乐曲以历史上“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典雅古朴,浑厚细腻。“高山流水”一词本意是指大自然壮丽的景色,与乐曲有机结合,将现实中高山流水的景象作为乐曲的表现内容,借景抒情。
9、高山流水的寓意: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启示:在这个世界上,那种真正相互了解的朋友是不多见的,许多友情都是掺杂了勉强的,知音非常难得,所以要好好珍惜现在仅有的友谊。高山流水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出自《列子·汤问》。
10、翡翠高山流水通常称为翡翠山水牌,取意古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寓意佩戴者,具有宽仁的胸襟,智慧的应变。也有胸怀山河,前途无量的意思。
11、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正所谓千金易得,知音难觅。
12、《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旅行者一号”的金唱片,并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人类的“知音”。
13、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啊!
14、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15、“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在句中一般充当宾语。运用示例宋·王安石《次韻和張仲通見寄三絕句》之一:“高山流水意無窮,三尺空絃膝上桐。”
16、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17、资料扩展:
18、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伯牙善琴,子期善瑟,有一次伯牙当众抚琴,只有子期听岀了琴音中有高山的厚重,流水的轻盈,至此两人惺惺相惜,并将曲子名为高山流水。用现代人的视角看伯牙和钟子期的感情像同性相恋。高山流水曲是伯牙的得意之作,唯有子期听岀了其中的含义,在社会风气高度开放的晋朝,子期在伯牙去世后的种种动作表明,他不止是失去了朋友,而是失去了至爱!
19、描写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俞伯牙弹什么,钟子期就能听懂弹什么。俞伯牙弹高山,钟子期说:峨峨兮若高山;伯牙弹水,钟子期说:渺渺兮若水。俞伯牙把钟子期尊为知音。钟子期死后,再无人懂他的弹奏内容,俞伯牙把琴摔了,后人把相互懂得的人称为知音。
20、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春秋战国人士,俞伯牙的琴艺非常高超。话说,俞伯牙自幼聪慧灵敏,并且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值得一提的是,俞伯牙的老师是当时名气颇大的琴师成连。和俞伯牙相比,史书对钟子期的简介少之又少。只知钟子期和俞伯牙一样,是楚国人。以今天的地名来说,钟子期是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一位樵夫。俞伯牙与钟子期能遇见,得益于俞伯牙出使楚国一事。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君之命出使楚国。中秋节那天,俞伯牙坐船来到了汉江口。
21、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22、“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23、高山流水觅知音描写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24、现在的《高山流水》是后人根据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写的,是一首古筝曲,而不是古代文人墨客都爱赋上一曲古琴的曲子。至于古琴曲的高山流水在唐代分为两曲《高山》、《流水》,到现在《高山》已经失传,《流水》传了下来,上海的一位演奏家演奏的很好听,心净的时候可以试一下
25、琴声引来了樵夫钟子期,伯牙原本对子期有着士大夫的轻蔑。但随着双方的谈话深入,子期不卑不亢,对答如流,更是接过瑶琴,一首高山一首流水,洋洋汤汤,阐尽伯牙心中的忧结。两人相见恨晚,结为异姓兄弟,并且相约来年再见。
26、故事讲述的是伯牙出使楚国,乘舟途经汉口,突遇暴雨,舟船没法前行,只能停泊在岸边。不一会风恬浪静,雨止云开。伯牙来了兴致,让童子取来瑶琴。
27、河南《高山流水》是河南“板头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乐曲之一。乐曲结构严谨,旋律流畅而起伏多变,时而平稳开阔如高山的巍峨峭拔;时而奔放激昂如流水的奔腾飞泻。充分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8、最初来源于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曲子在别人听来就像是噪音,只有钟子期喜欢听,表示遇到知音知己的意思。也表示弹奏的曲子很有水平,特别的好听。
29、伯⽛⿎琴,锺⼦期听之。⽅⿎琴⽽志在太⼭,锺⼦期⽈:“善哉乎⿎琴,巍巍乎若太⼭。”少选之间⽽志在流⽔,锺⼦期⼜⽈:“善哉乎⿎琴,汤汤乎若流⽔。”锺⼦期死,伯⽛破琴绝弦,终⾝不复⿎琴,以为世⽆⾜复为⿎琴者。
30、翡翠高山流水还被赋予了有靠山、有财源的寓意。取财者取其寓意。而清高者,则寄情于山水牌的丰富意境及文人气息之间。
高山流水的故事和寓意
31、起始一句,便将人拉入到乐曲的意境之中,我们好像已经神游在三山五岳,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切。所以,抓弦的低音部分要空旷,具有深度和广度,突出空间感和稳定性。滑音要中正平和,使古风古韵油然而生。抓弦中间的同度按弦弹奏,左手下按速度不宜过快,应徐徐而进,好似看到雄伟的山峰时的内心感受。
32、东筝曲《高山流水》是山东艺人聚会时必奏的一支套曲。全曲由《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和《书韵》四曲组成,但又均可单独演奏。高自成改编的《高山流水》选取了韵味悠扬的《琴韵》,活泼流利的《风摆翠竹》和气势宏大的《夜静銮铃》,并增加了引子和尾声。
33、第二年伯牙再次来访,却只寻到子期的坟冢,伤心大哭之际,想到以后无人再可论琴,既是悲愤又带着对挚友的怀念,摔琴祭拜,从此不再抚琴。
34、《高山流水觅知音》作者:俞伯牙,这首诗是在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所作。全诗如下:
35、总体上分为“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但在实际弹奏中可分为三个部分,五个乐段。第一乐段至第三乐段为“高山”部分,第四乐段为“流水”部分,第五乐段为结束的尾声部分。对乐曲的整体把握要有分有合:首先,就是要在乐曲的理解上把“高山”和“流水”这两部分分开,具体加以分析,借助音乐形象化的思维方式获取关于乐曲直观的感觉;然后把“高山”和“流水”合在一起,达到演奏风格和表现情感的一致,完善整体音乐效果,充分表现乐曲内容,深化音乐主题。演奏该曲需要有较好的基本功,主要体现在对音准、节奏的把握,以及颤弦、揉弦等一些基本技巧的处理。颤弦在乐曲中相当常见,但揉弦更为重要。
36、由于风浪很大,俞伯牙便停泊在一座小山下,等待风浪的平息。晚上,云开月出,景色十分美丽迷人。俞伯牙望着头上的明月,不禁琴兴大发,便席地而坐专心致志的弹起琴来。优美的琴声,刚好让钟子期听见了。钟子期沉醉在俞伯牙的琴声中难以自拔。随后,俞伯牙又为钟子期演奏了《高山》和《流水》两首曲子,两人随即结为知音。
37、寓意有前途无量、有靠山、有财源以及淡泊自由等。
38、《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