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经典文案 > 金口玉言的造句汇总92句

金口玉言的造句汇总92句

时间:2023-03-15 14:43:44

金口玉言的造句

1、人说出去的话,就如同金口玉言,一定要让我们三思而后行。

2、口碑载道,口辩户说,口不二价,口不绝吟,口不言钱,口不应心,口不择言,口称三昧,口齿伶俐,口齿生香,口出不逊,口出大言,口出狂言,口传心授,口呆目瞪,口呆目钝,口多食寡,口耳并重,口耳讲说,口耳相承,口耳相传,口耳之学,口沸目赤,口服心服,口腹之累

3、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4、关于宪法的成语有:金科玉律。

5、【举例造句】:他把他家里那种种可笑规矩,看成圣贤的金科玉律。

6、【拼音】:jīnwūcángjiāo

7、这句话我会深深地记住,也许这句话会成为我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句话。

8、从前是指皇帝说的话,或者下的圣旨,就叫做金口玉言,意思是说话算话,君子一音,驷马难追

9、句字组词:造句、绝句、句子、章句、句型、佳句、名句、句群、句法、句读、炼句、文句、破句、集句、复句、例句、分句、俳句、成句、断句、句点、词句、单句、联句、警句、语句、病句、字句、句式、诗句、句限、句屦、句萌、镂句、偻句、句注、淡句、句逗、笔句、迭句

10、【出处】:清·姬文《市声》第二十六回:“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

11、组词是一句。

12、那块金币从主妇的口袋里自觉自愿地跑了出来。

13、众口铄金、金口玉言、金口木舌、金口玉牙、群口铄金、金口御言、众口销金、金口玉音、金舌蔽口、金人缄口、金舌弊口、羣口铄金、谗口铄金。有很多张嘴巴围着两个金子的成语是什么——众口铄金.

14、【解释】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

15、在语文当中,造句是永远不可必少的学习知识。

16、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散尽千金,把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望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17、他苏醒过来,劈头第一句话就问,国家的财产有没有受到损失?

18、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19、古人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所以,领导一定不要轻信流言,否则就可能使好人受屈。

20、群言淆乱,异说争鸣;~,积非成是。◎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

21、我们要学会造句,这样语文学科就能够更加的扎实一点。

22、组词造句:一句(6)平时不言不语,关键时刻一句话就能把水搅浑,要提防这类刁钻古怪的人。

23、口组词例如人口,口水,大口,小口,口大…

24、【举例造句】:所以当时佘老五恋着雁翎,各有金屋藏娇之意。★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三回�

25、众口铄金

26、一本万利。本,本钱的意思。利,利润。指用最少得成本来获取最大的利益

27、组词,金口玉言

28、金帛珠玉、金题玉躞、金科玉律、金玉良言、金相玉质、金玉满堂、金声玉振、金枝玉叶、金口玉言、金马玉堂、金浆玉醴、金童玉女、冰壶玉尺、冰股长玉骨、冰清玉润、洁身如玉、亭亭玉立、温润如玉

29、最赚的主意的一字成语是:一诺千金。

30、父亲把口袋垂挂在墙上。

金口玉言的造句

31、【详细释义】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32、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33、一、读音:yīzìqiānjīn

34、【成语】:金屋藏娇

35、【拼音】:yīběnwànlì

36、在我们造句的时候,一定要精准的用到每一个手法,这样才能够让句子更加的精美。

37、答:金石之言、和璧隋珠、瑰意琦行、沧海遗珠,等等。

38、实际上造句一点都不难,只要你用心去造句就可以。

39、鲁迅先生的杂文,含义极深,真可谓一字千金。

40、是不是成语一本万利。

41、【拼音】:jīnkēyùlǜ

42、作文时每一句话都要仔细斟酌,这样才能够写出一篇优美的作文。

43、胃口,五口,网口,碗口,外口,笑口,胸口,重口,营口,心口,信口,焰口,周口,住口,张口,闭口,脱口,瓶口,浦口,亲口,缺口,浅口,枪口,人口,入口,绕口。

44、一本万利,说的是本钱很小,利润却很大,所以说是“一本万利”。

45、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声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46、赵老师只把文章改了几处,却起到了一字千金的作用。

47、四、典故

48、【解释】:科:旧指法律条文;律:规章,法则。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49、我知道你说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所以这就好比金口玉言。

50、最赚饯的主意,一夲万利

51、这是颜真卿的手稿,自是一字千金,价值非凡。

52、别看多啦A梦的口袋小小的,其实,里面装了无限的宝贝呢!

53、组词造句,口袋,口袋里鼓鼓囊囊是什么东西?

54、金蝉脱壳、金玉良缘、金枝玉叶、酌金馔玉、黄金时代、金戈铁马、纸醉金迷、一诺千金、点石成金、水漫金山、金风玉露

55、组词是造句。

56、(7)校长您是金口玉言,一句顶一万句!

57、金口出玉言的意思是指古时候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主要用在讽刺。

58、群言淆乱,异说争鸣;众口铄金,积非成是。

59、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大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60、组词:口口声声,口口相传,口是心非,口耳相传,异口同声,口诛笔伐,目瞪口呆,张口结舌,口传心授,口红,脱口而出,口无遮拦,口干舌燥。

金口玉言的造句

61、【题目】:最赚钱的生意打一成语

62、组词造句,口袋,这只大口袋鼓鼓囊囊的,不知道里面都装了些什么。

63、【解释】:本钱小,利润大。

64、五、造句

65、【出处】:汉·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

66、开口,口罩,口若悬河,路口,户口,借口,可口,灭口,住口,口水。

67、一字千金: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68、这个“绿”字可是一字千金,含意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69、【正确答案】:一本万利

70、众口铄金[zhòngkǒushuòjīn]

71、【出处】:汉·班固《汉武故事》:“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72、二、释义:意为一个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后用来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形容说的话或写的字的价值很高。

73、如果你播撒引发流言蜚语的种子,人们将对你众口铄金。

74、最赚钱的主意打一成语是,一字千金。

75、这个成语应该是:一本万利。

76、主要作为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可以造句为司马炎虽然日后也觉自己酒后冲动,但皇上的话就是金口玉言,怎好随便更改,也只得作罢。

77、把这些零碎的东西放在口袋里,实在没有必要。

78、一字千金,金口玉言,一言九鼎。

79、这篇文章写得极好,情采并茂,真可说是一字千金。

80、绵里藏针、笑里藏刀、卧虎藏龙、藏头露尾、用舍行藏、隐介藏形、避迹藏时、韫匵藏珠、深藏若虚、匿影藏形、话里藏阄、韫椟藏珠、智藏瘝在、藏之名山

81、是一本万利。另附: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最长的腿——一步登天最无作为的人-一事无成最快的流水-一泻千里最大的巴掌-一手遮天最宽的视野-一览无余最大的利润-一本万利

82、《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83、【近义词】:清规戒律、金口玉言、颠扑不破。

84、zhòngkǒushuòjīn

85、最宝贵的话——一字千金

86、【用法】:作定语、宾语;指法律。

87、【成语】:金科玉律

88、一年级的口字组词有:口水、大口、小口口气,开口,口舌,闭口,耳口,大口小口,口吃,一口,一口井,口头,关口,口里,口技,喝口水,可口,河口,合口,顺口,说口,口口声声,打口,口袋,方口,圆口,亲口,碗口,咬口,接口,裂口,口风,封口,灯口,口风,口臭,牲口,吐口,活口,火口,口鼻,西口。

89、你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自己久久难以忘怀。

90、【解释】:娇: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陈阿娇。汉武帝幼小时喜爱阿娇,并说要让她住在金屋里。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

金口玉言的造句

91、三、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92、一字千金——意思: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采极其奇妙。也指书法作品的真贵。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