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秋雨关于文化经典语录
1、十三、历史不只是印刷在课本上,而是掩埋在大地深处。——余秋雨《文化苦旅》
2、不必告别、不要留话,这一切都失去了意思,快步离开要紧。
3、一、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余秋雨《文化苦旅》
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5、十九、那么多次的灭亡,每一次,都少不了熊熊大火吧?都少不了那一口口烧沸了、又烧干了的古井、老井、废井吧?地下总有水源,它们渐渐又都有了波光。但伸头一看,与我在渤海国遗址看到的一样,冷眼,总是冷眼。——余秋雨《文化苦旅》
6、余秋雨的系列文化散文对当代散文的超越,就是在继承传统散文“文以载道”的基础上,张扬起理性的大旗,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姿态直指未来,从而博得了众多读者的心理认同和回应,成为余秋雨笔下“精神道场”的基础。
7、我是行路者,不愿意在某处流连过久。
8、而大河,不会再有腐臭和干涸的危险。
9、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有很多经典语录,比如: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0、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11、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12、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非看他的学历有多高。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读很多书,拥有很高的文凭,和有没有文化,有时完全是两码事。
13、五、不在企望迁徙,听任蔓草湮路,这便是老。——余秋雨《文化苦旅》
14、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只能变得更沉着。
15、如果在一个领域,一群朋友突然没有理由地冷眼相对、栽赃构陷,那就意味着你可以离开了。
16、安适的山寨很容易埋葬憧憬,丰沛的泉眼很容易滞留人生。
17、十二、艺术的重大使命,就是在寒冷的乱世中温暖人心。最高贵的艺术,未必出自巨额投入、官方重视、媒体操作,相反,往往是对恶劣环境的直接回答。艺术的最佳背景,不是金色,而是黑色。——余秋雨《文化苦旅》
18、人生的追求、情感的冲撞、进取的热情,可以隐匿却不可以贫乏;可以恬然却不可以清淡。
19、你本来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临时给你的笑脸只是为了索取和探询,等探询明白,彼此无法调和,你的存在只能给这个村寨带来不安宁,而你住在这个村寨中也非常不安全,那就应该上路。
20、人生如戏,角色早定。--余秋雨《文化苦旅》
21、十一、妓女生涯当然是不值得称赞的。苏小小的意义在于,她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再正经的鸿儒高士,在社会品格上可以无可指摘,却常常压抑着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本体的自然流程。这种结构是那样的宏大和强悍,使生命意识的激流不能不在崇山峻岭的围困中变得恣肆和怪异。这里又一次出现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论: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反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西湖梦》
22、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作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作一个故事,我们一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
23、六、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把绳索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余秋雨《文化苦旅》
24、十、我的脚步再也不会蹈空凌云,我的文笔再也不会高谈阔论,我的思绪再也不会离开苍原苍生——余秋雨《文化苦旅》
25、我们,也有可能这样。--余秋雨《文化苦旅》
26、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27、四、水面之下,漂动着丛丛水草,使水色绿得更浓。竟有三只玄身水鸭,轻浮其上,带出两翼长长的波纹。真不知它们如何飞越万里关山,找到这儿。水边有树,不少已虬根曲绕,该有数百岁高龄。——余秋雨《文化苦旅》
28、十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余秋雨《文化苦旅》
29、昨日的友情,早已消失在黄昏的牛粪火中,繁星在天,眼前隐约有一条出山的路。
30、三、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余秋雨《文化苦旅》
馀秋雨关于文化经典语录
31、十五、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余秋雨《文化苦旅》
32、余秋雨老师他的作品有一种朴实无华而又意味深长的独特韵味。第一篇走进我心里的文章就是余秋雨老师《文化苦旅》中的《阳关雪》。初读此篇,以为只是游记随笔,便搁置了。后来偶然间又翻到,细品后深有感触,就开始接触余秋雨老师的作品了。
33、十七、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余秋雨《文化苦旅》
34、九、隐匿于闹市,沉淀成宁静。——余秋雨《文化苦旅》
35、而任何滞留都是自我阻断,任何安顿都是创造的陷阱。
36、二、如果人生和历史都是拔离了琐碎事物的建构,那么它们也就不属于现实世界。——余秋雨《文化苦旅》
37、路,就是书。--余秋雨《文化苦旅》
38、长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阶段总是充满着奇瑰和险峻,到了即将了结一生的晚年,怎么也得走向平缓和实在。
39、另外“余氏两难结构”和散文创作中的“戏剧表现”,使他的散文具有了小说化的艺术形式,使文章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余秋雨对文化散文这一文体大胆的探索与尝试,为当代散文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艺术发展空间。
40、八、部分文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显现人性、创建文明,本源于他们内心的高贵。他们的外部身份可以一变再变,甚至终身陷于囹圄,但内心的高贵却未曾全然销蚀。这正像有的人,不管如何追赶潮流或身居高位,却总也掩盖不住内心的卑贱一样。——余秋雨《文化苦旅》
41、二十、上海人的宽容并不表现为谦让,而是表现为各管各。在道德意义上,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在更深刻的文化心理意义上,各管各或许更贴近现代宽容观。承认各种生态独自存在的合理性,承认到可以互相不相闻问,比经过艰苦的道德训练而达到的谦让更有深层意义。为什么要谦让,因为选择是唯一的,不是你就是我,不让你就要与你争夺。这是大一统秩序下的基本生活方式和道德起点。为什以可以各管各,因为选择的道路很多,你走你的,我走我的,谁也不会吞没谁。这是以承认多元世界为前提而派生出来的互容共生契约。——余秋雨《文化苦旅》
42、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是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文化散文形成了“秋雨文化现象”。余秋雨散文的文化魅力就在于:他在散文的传统模式上有了创新和发展,以大篇幅、大容量吞吐古今、驰骋万里,用抒情的笔法、进行理性思考和议论;他把对历史和文化的沉重反思,与对中国传统文人人格的强烈关注,借秀丽的山水风光为载体进行深刻的述评,凸显了山水胜迹背后的文化内涵,抒发了对历史与文化的独特感受。
43、答:余秋雨对“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
44、二十一、我们今天失去的不是书法艺术,而是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余秋雨《文化苦旅》
45、不孤注一掷,不赌咒发誓,不想入非非,只是平缓而负责地一天天走下去,走在记忆和向往双向路途上,这样,平常中也就出现了滋味,出现了境界。
46、无需提醒的自觉;
47、十八、浅渚波云影,小桥流水江村。《文化苦旅》
48、既然大家都很普通,那么就不要鄙视世俗岁月、庸常岁序。
49、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现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涮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50、杰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罕见,我们把自己连接于罕见,岂不危险
51、希望世间能有更多的人珍视自己的每一步脚印,勤于纪录、乐于重温、善于修正,让人生的前前后后能够互相灌溉,互相滋润。
52、十四、有的是栈道,有的是石阶,千万人走过了的还会有千万人走。只是,那儿不给你留下脚印,属于你自己的脚印——余秋雨《文化苦旅》
53、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他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54、友情的来去是一个探测仪,告知你与原先进入的那个层面的真实关系。
55、余秋雨,男,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浙江省慈溪市),中国当代作家、学者[1]。
56、七、除了冬季,牌坊是乡民和路人歇脚的场所,牌坊总是靠着大路,有石基可以坐卧,有石柱可以靠背。因此,不少人喜欢到这里聊天。斜躺着,看白云,听蝉鸣,传闲话。——余秋雨《文化苦旅》
57、百般使命,只要人际关系复杂,便什么也做不成;反之,山高路远,只要人际关系单纯,便怎么也走得通。
58、让今天收藏昨天,让明天收藏今天,在一截一截的收藏中,原先的断片连成了长线,原先的水潭成了大河。
59、不妨把这个游戏叫做“收藏人生的游戏”。
60、对于老师的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与见解。但于我来说,老师的作品能让我的闲暇时光变得深沉而静谧。古老的文明在字里行间的风景里流淌,文化的路途在凄迷的目光里飘摇,这样的文风在文坛里独树一帜。他是把深入研究精灵考察,有效传播三方面和于一起,是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