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泰戈尔
1、泰戈尔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1878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各级学校必选的文学教材。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英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
2、榕树是一种生长在南国的树,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我们曾经了解过这种树.在泰戈尔的这首散文诗中,榕树仿佛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张开(温暖的)怀抱,让(孩子)、(妇人们)、(鸭子)在它的怀中玩耍、劳作,表达了对榕树的赞美之情.
3、数字帐号为:160271683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的荣誉的人。
4、泰戈尔兴奋地登上山顶,眺望远处覆盖皑皑白雪的高峰.他从这个山峰跑到那个山峰,原来天地是那样广阔而又多姿多彩.他纵情喊着、跳着、唱着,陶醉在大自然的雄浑气魄和瑰丽景色之中.
5、泰戈尔在印度独立运动的初期支持这个运动,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为了抗议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荣誉的人。
6、三.爱最伟大
7、第二个问题什么最难,第三个问题什么最伟大,他回答的是什么,什么最容易指责别人,最容易什么最难认识自己,最难什么最伟大,爱最伟大,什么意思?
8、一.指责别人最容易
9、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10、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1、二.认识自己
12、三.爱是什么?
13、人们把那只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则挂在背后。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而自己的却总看不见。我们往往在挑剔别人缺点的时候,却无视了自己的不足。其实,在说他人的同时,我们恰恰错过了反省自身的最佳时机。
14、二.认识自己最难
15、在这首诗中,榕树成了那孩子的朋友。诗人运用第二人称,生动描写那孩子对一棵高大的榕树的沉思和幻想。
16、人们往往发现不了自己,也不能准确地认清自己。所以,我们应该多听取他人的评价和意见,来省察自己。故若想了解我们自己,不是凭着自我定位,而是通过他人来认识自己。
17、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之一。
18、这些情绪其实并不是因为别人给我们打的分低了,而是因为我们给自己打的分过高了。骄傲的人,自我评价的打分很高,因为不认识自己,所以总是藐视和埋怨身边的人,也因此很痛苦。
19、他母亲去世很早,父亲又经常在外边旅行.他童年的保护者是几个男仆,他们为了免除看护的麻烦,就把泰戈尔关在一间屋子,不准自由行动。
20、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21、泰戈尔的父亲为教育好儿子,就以自己的示范作用来影响儿子。每天早晨,父亲把泰戈尔叫醒,父子俩一起背诵古诗。早点之后,父亲让泰戈尔坐下来,静静地听自己颂唱经文,然后一块儿去散步,散步时讲各种知识。
22、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家庭,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他的父亲戴宾德纳特·泰戈尔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泰戈尔是家中的第14子。
23、他的散文的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24、有人问泰戈尔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什么最容易?
25、11岁那年,他跟着父亲到喜马拉雅山旅行.火车一路飞驰,广阔的田野,清碧的溪流,翠绿的树林,都从眼前飞奔而过.他们走上山坡,见花儿在草木中盛开,瀑布挂在悬崖上。
26、“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池边”是写榕树生长的位置,为下文进一步对话伏笔。“蓬头”是状榕树的形态。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它生长在热带地方,在印度是一种常见乔木。在文学作品中,榕树往往是故乡的象征。所以,诗人把榕树想像成孩子的朋友,便于抒发思乡怀母的感情。“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的鸟儿似的孩子”,诗人在这里把那孩子比作小鸟,以引起“榕树”的回忆。
27、每个人都有自我评价,或许80分,90分。也会有他人评价,或许60分,70分。当别人对自己评价的分数没有达到自我期望时,会伤心、生气、痛苦、愤懑......
28、一.指责别人
29、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之一。1941年,泰戈尔在其生日留下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演讲《文明的危机》,数个月后与世长逝,享年80岁。
30、圣经上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了解泰戈尔
31、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32、“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我们在指责的同时,自己也迷失于其中。
33、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使用的是泰戈尔的诗。维尔弗德·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受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饥饿的石头”)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34、回到屋里,教孩子读英文。晚上,爷俩又一块学习,还以天为书,讲初级天文知识。泰戈尔的求知欲望越来越浓,父亲把家里的藏书展示给孩子,泰戈尔饱览名著,写出了第一部诗剧。
35、伊索寓言上说,上帝创造了人,又在每个人的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
36、有一天哥哥去上学,他不禁哭起来,闹着要到学校里去.哭声使他的目的达到了,家人把他送进"东方学校".在学校里,凡是不会背诵功课的儿童都被罚站在木凳上,两臂伸开,手掌上还要堆上石片.泰戈尔厌恶这个学校,不久就转入师范学校.他专心读书,年终考试得了班上的第一名。
37、1873年初,父亲亲自主持成人仪式,让当时年仅12岁的泰戈尔和一个哥哥、一个侄子把头发剃光,戴上盒耳环,在三楼进行三天祈祷,冥想人生与宇宙的秘密。当时诵读的《吠陀》(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文献和文学作品总集)赞歌,在泰戈尔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优美的韵律和抑扬的音调,使他终生难忘。
38、指责别人很容易不认同别人很很容易,只要你蒙蔽自己的双眼,你愚昧自己的良心,你都可以随便去指责别人。但认清自己更难,认清自己之后,能展现出你的爱是难上加难。
39、有一个仆人,常常叫泰戈尔坐在一个指定的地点,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圆圈,把他围起来,并且吓唬说,如果迈出这个圆圈,就会有危险.幸亏泰戈尔坐的地方靠近窗口,可以窥视花园的景色,使他忘却"囚禁"的痛苦。
40、一年以后,他又进了英国人办的"孟加拉学校",虽然没有碰上什么特别不如意的事,可他总觉得那个学校死气沉沉,像一座医院.父亲了解他的心情,并不强迫他去学校,请人在家里教他.他跟着老师学习生物学、物理学、几何学、历史、音乐以及英国文学等.他读了不少诗歌,对诗歌的兴趣一天天浓厚起来。
41、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42、在他的诗歌中,泰戈尔也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43、而谦卑的人,自我评价的打分很低,因为能够时常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所以能够常常充满感谢和幸福。
44、讲他是伟大的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孩子,诗作富含哲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