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风最著名的名句
1、《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被誉为20世纪中国“三大家书”。
2、——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文学家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家贫而博学,与妻子孟光隐居灞陵山中,以耕、织为生。章帝时经过洛阳,见宫室华丽,作《五噫歌》以讽刺,为朝中忌恨,于是改名换姓,逃往齐鲁。后来到吴,为人做佣工舂米,每天回家吃饭,孟光都举案齐眉,表示敬爱。下联典指明代新喻人梁寅,字孟敬,家贫,靠自学博通百家。太祖时,征召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成书后,要授官职时,他以年老有病为由推辞回乡,在石门山中结庐,学者称梁五经、石门先生。著有《礼书演易》、《周礼考注》、《春秋考义》、《周易参义》、《诗演义》、《石门集》等。
3、——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清代书法家梁同书(1723-1815)撰题联。梁同书,字元颖,号山舟,浙江省钱塘(今杭州市)人。乾隆举人,赐殿试,授庶吉士,任翰林院侍讲职。工书法,与翁方纲、王文治、刘墉合称“清四家”。著有《频罗庵遗订》。
4、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及其后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其所创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所著甚丰,不下百数十卷,收录于《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
5、曾国藩五兄弟,绵延至今已到第八代,后人有成就者大约二百四十多位,譬如,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曾纪官、曾广銮,清末翰林曾广钧,资政大夫曾广江,刑部员外郎曾广镕,女诗人曾广珊。
6、眉齐鸿案;
7、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8、孟母三迁,曾国藩家训,祖昌教孙,曾子杀猪,诸葛亮《诫子书》,陆游《放翁家训》,司马迁传承家学,纪晓岚家训,梁启超教子有方,丰子恺教育之道。
9、而且,他所处的时代,恰逢西学东渐、正统学术衰落之际,这也体现在他的读书上。据查,《中国史略》就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史书,它的编写者是个德国传教士,中文名叫郭士立(又译郭实腊),早年在中国传教,鸦片战争期间,担任过英军司令官的翻译和向导,还参与起草过《南京条约》。梁家私塾可以选择他的书给学生读,可见,在这方面,他们没有太多的成见。
10、——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出梁姓的源流来历。
11、凤质龙文,光华相映;
12、庐结石门。
13、——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梁红玉,偕夫韩世忠击金兀术,红玉亲执桴鼓助战。下联典指晋·石崇被孙秀杀,其侍妾梁绿珠坠楼自尽。
14、后者同他此前读过的《四书》一样,也是科举考试所规定的必读书。既然不能不走科举仕进之路,不能不将登科及第作为人生的一大理想,那么,对他来说,《四书》、《五经》就是无论如何都躲不过去的必修课。但是,他的家庭毕竟不是世家大族或书香门第,没有那么多的忌讳和限制。
15、七序名言。
16、《傅雷家书》是由傅雷、朱梅馥、傅聪所写,是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的往来家信,体现了父亲对儿子苦心孤诣。
17、守古老家风,惟孝惟友;
18、灞陵亮节;
19、坠楼殉主,不愧绿珠。
20、——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梁鸿,家贫,娶丑陋女孟光为妻,每归,妻为具食,举案齐眉。下联典指宋·梁颢,世传八十二岁中状元,谢恩诗曰:“也知年少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
21、——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梁代历史名人梁孟敏事典。下联典指东汉隐士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兴平)人。家贪,父死卷席而葬。初受业于太学。博通群籍,竟业后入上林苑中牧猪,为当地人所敬。旋归乡里,娶同县孟氏女,名光,貌丑而贤。共隐居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后出关过洛阳,作《五噫之歌》,讥讽统治者奢侈,章帝闻而求之。他改名易姓,复与妻隐居齐鲁之间。后又往吴(今江苏省苏州),寄住皋伯通家,居于廊下,为人当佣工舂米,深得妻孟光敬仰,每归,妻“举案齐眉”,奉上饭食,后世传为佳话。
22、少白宏篇红线女;
23、梁启超的父亲名莲涧,也是一位秀才,在乡里教书;梁启超的母亲为赵氏。
24、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问贯通中西,融汇古今,堪称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代表。不过更加值得钦佩的是,梁启超在繁杂的政治、治学、教学之余,也特别注重治家,他不仅使梁家家庭和睦,而且培养了九个儿女,使其各个成为德才兼备之人。梁启超之所以能够治家有方,因为他在家庭的古今之变中能够因时制宜、与时偕行,将古代家风改造为现代的家风,从而使孩子们成长为兼具古典美德与现代意识的人才。
25、——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广东省鹤山县官洲梁公祠联。
26、卓如杰作墨经书。
27、南中喜得秦淮海;
28、天下愿识韩荆州。
29、——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翰林学士梁周翰的事典。梁周翰,字元褒,管城人。以辞学为流辈所许,有文集及《续因话录》。下联典指明代良吏梁孟敏的事典。
30、——张岳撰梁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清代张岳赠梁章钜联。
梁启超家风最著名的名句
31、——梁山舟撰梁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清代乾隆进士梁山舟撰书联。
32、事皆可与人言。
33、金谷坠楼。
34、为官作宰,清慎勤三字符方。
35、——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宋·梁颢,八十二岁始中状元,金殿对策,独占鳌头,为多士之魁首。
36、当年,梁启超从护国前线回到上海后,才得知父亲已于一个多月前去世的消息。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哀启》一文,其中就讲到,他和几个兄弟、堂兄弟从小就在父亲执教的私塾中读书,他们的学业根底、立身根基,一丝一毫都来自父亲的教诲。
37、吴市高风。
38、安定名宗。
39、安定世泽;
40、教后来恒业,曰读曰耕。
41、沂谓流源。
42、摘要正节俭能使家庭兴旺,勤快会使身体强健。既勤快又节俭,人生才能高枕无忧。家风,就是家庭的信仰。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良好家风的熏陶,那么在生活、处世上就会有"法"可依,坚守内心。《梁启超家书》、《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与《傅雷家书》并称我国"四大家教范本",还有许多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也令人称道。摘要正家风,就是家庭的信仰。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良好家风的熏陶,那么在生活、处世上则会有"法"可依,坚守内心。《梁启超家书》、《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与《傅雷家...
43、夏阳绩绪;
44、三大家书至今脍炙人口,无不体现良好家风家训对子孙后代品徳养成有着砥砺和鞭策的作用。
45、——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清代浙江钱塘人梁诗正,字养仲,号芗林,雍正年间进士,乾隆年间历官礼部、吏部侍郎,户部、工部尚书,官至东阁大学士(宰相)、翰林院掌院学士。曾奉命选《唐宋诗醇》,任续文献通考馆总裁,草定《续文献通考》体例。常随高宗出巡,凡重要文稿,多由他起草。著有《矢音集》。因职位清高而掌握枢要,他的同乡、《四库全书》总裁王际华称他为“三清(玉清、太清、上清)居士”。下联典指东汉安定乌氏人梁竦,字叔敬,少年时好读书,钻研《孟氏易》。因受兄梁松案的牵连,被流放九真,经沅、湘时,感悼伍子胥、屈原,作《悼骚赋》,后闭门自养,作《七序》。章帝时,两个女儿为贵人,被窦皇后所忌,他和两个贵人都被害。
46、——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梁红玉事典。下联典指晋·梁绿珠事典。
47、曾国藩治家:清茶淡饭粗布衣,齐家治国平天下
48、——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宋名人梁红玉,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妻。建炎四年(1130年),世忠与金兀术战于黄天荡时,她击鼓助战,激励士气;金兵突破江防后,她上疏请治世忠罪。绍兴六年(1136年),世忠置府楚州(今江苏省淮安),与士卒披荆斩棘,她亲自织帘为屋,深受将士爱戴,曾封为安国夫人。下联典指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钦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举人出身。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人称“康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有《钦冰室合集》。
49、石门教授;
50、政惟求平便民;
51、京口桴鼓;
52、在梁启超的眼里,父亲是慈祥的,也是严厉的。他对梁启超寄予厚望,激励儿子奋发向上,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作为父亲,除了督促儿子读书以外,还要求他参加一些田间劳动,言语举动也要谨守礼仪,如果违反了家风、礼节,他决不姑息,一定严厉训诫。
53、三清居士;
54、满江还响红玉鼓;
55、闲为水竹云山主;
56、——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戏曲作家梁辰鱼,字伯龙,昆山人。雅擅词曲。邑人魏良辅能喉转音声,始变弋阳、海盐故调为昆调,辰鱼填浣纱记付之,是为昆曲之始。作有昆曲《红线女》等。下联典指梁启超曾撰有《墨经校译》等著作。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梁章钜撰梁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清代巡抚文学家梁章钜(1775-1848)撰题苏州沧浪亭联。梁章钜,字闳中,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有《文选旁证》、《楹联丛话》等多种。
57、景风淑气,仁寿同登。
58、他在《三十自述》中也写到父亲对他的教育,他说,六岁以后便跟着父亲读书,所读之书有《中国史略》和《五经》。
59、建阙修宫,周翰献五凤楼赋;
60、老踞龙头。
梁启超家风最著名的名句
61、新派常吟卓如诗。
62、——程春海撰梁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程春海赠梁茞邻联。
63、桴鼓助夫,争传红玉;
64、魁首家声。
65、在“半耕半读”的家风中,曾国藩深受其益,同时,他也结合自己治学、为官的人生经验,将新的见解融入其中,进一步发扬了耕读传家的传统。曾国藩分支在“和以治家”的宗旨下,还特别强调“勤以持家”。
66、梁启超的禀赋以及儿童时代所受到的教育,除了得自其祖父,再有便是得自其父母的。他的父亲梁宝瑛,字莲涧,人称莲涧先生,生于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年),卒于民国五年丙辰(1916年),享年六十七岁,是梁维清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寿命最长的一个。虽说他在仕途上很不顺利,未曾博得半点功名,但他退居乡里,在私塾中教书,却是个很好的教书先生。
67、曾国藩(公元1811-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孔子亲传弟子宗圣曾子的七十世孙,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被后世看作“圣人”、“千古第一完人”,理由是,他立德、立功、立言;为师、为将、为相;却得以全身而退。
68、经典家风故事是:
69、梁启超父亲是梁宝瑛,母亲是赵氏,堪称母教楷模。
70、近得风花雪月权。
71、——梁章钜撰梁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清代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梁章钜自题联。
72、其父曾麟书,号竹亭,撰有两副对联,一副是:“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另一副对联与之相似:“清茶淡饭粗布衣,这等福老子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儿曹当之。”这两副对联表现出了一种相当洒脱的高人逸士姿态,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其中所蕴藏的丰富内涵,也非一言可尽。这两副对联的上联,均表示自己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半耕半读,粗茶淡饭已足够;两联的下联,又对儿孙们寄予厚望。这种希望,与普通人要求子孙出人头地、升官发财截然不同,而是要将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艰巨的任务交给子孙去做。可称得上是,深谋远虑。
73、亦耕亦读,勤俭持家,敬祖睦邻,成为曾家持家立业的基本生活理念和世代相传的传统。曾国藩也始终都在秉持着这样的持家之道。
74、这个勤以持家在曾国藩那有两层意思,一是家庭成员要克勤克俭,一是做家长的要勤以言传身教。曾国藩说的这些,他自己就能一丝不苟地带头去做,而且,做得非常好。比如,大儿子曾纪泽喜欢西方社会学,曾纪鸿喜欢数学和物理学,曾国藩虽然一窍不通,也能尽自己所能去了解,去努力学一点。这样的父亲,才不愧是一个真正“勤以持家”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