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
1、司马迁——名:迁,字:子长
2、荀子——名:况
3、韩非子——名:非
4、其次次与“文”搭配的字是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
5、陶渊明——名: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6、李煜——名: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
7、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8、这里讲到的‘忠武’二字被视为最高的荣誉,个人感觉这个跟汉丞相诸葛亮被谥‘忠武侯’或有关系也未尝可知;需要说明的是谥法历代也略有不同。每个字的高下也不好比较。引《逸周书·谥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9、王勃——名:勃,字:子安
10、王羲之——名: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
11、与“忠”字搭配组成二字谥号的用字,依次为文、武、定、烈、简、肃、毅、敬等。
12、柳永——名: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
13、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14、范仲淹——名:仲淹,字:希文
15、孟浩然——名:浩然,字不详
16、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17、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谥号----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得称号,如“武”帝,“哀”公等。
18、在宋朝,武官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武忠”,其次是“武勇”,然后与“武”搭配的字分别是穆、刚、德、烈、恭、壮等。
19、韩愈——名: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20、需要说明的是谥法历代也略有不同。
21、武官谥号以“武”开头,单谥"武"一个字为最高,其次便是以武开头的二字谥号。
22、文天祥——名: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2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谥号文贞。(元代皇帝在1342年为杜甫封的谥号)
24、刘禹锡——名:禹锡,字:梦得
25、引《逸周书·谥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26、孔子——名:丘,字:仲尼
27、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28、孟子——名:轲,字:子舆
29、谥号(posthumoustitle)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曾广泛通行于汉字文化圈。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
30、李白——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谥号
31、晏殊——名:殊,字:同叔
32、谥号有孝惠、孝文、文、武等。
33、谥号含有褒贬之意,最高的褒扬就是文、武,还有成、桓、昭、穆、景、明等也是褒字:厉、幽、炀都是贬字,冲、殇、愍、哀、悼等谥表示同情且兼有不同程度的贬义。也就是说,谥号后来发展成三种基本形式,即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34、辛弃疾——名: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35、沈括——名:括,字:存中
36、王维——名:维,字:摩诘
37、李密——名:密,又名:虔,字:令伯
38、曹操——名:操,字:孟德,小名:阿瞒
39、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谥号有官谥和私谥之分,晋陶渊明谥号‘靖节’就属于私谥,是由他的朋友给出的评价,但是这两个字形象的概括了陶渊明的一生。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又有区分为上谥、美谥;中者称为中谥、平谥。下者为下谥,恶谥;古来王公大臣为了某个好的谥号,不乏费尽心机之辈。
40、平谥:如:怀、悼、哀、闵、思、殇,有点同情的意味。
41、每个字的高下也不好比较。
42、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43、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谥号忠敏。
44、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算是盖棺定论吧。象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了。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45、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古代在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
46、李格非——名:格非,字:文叔
47、白居易——名: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48、袁枚——名: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
49、陆游——名:游,字:务观,号:放翁
50、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但我这里是专讲皇帝天子的。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从他这个始皇帝开始,想传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汉代开始又实行了。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做皇帝的时候没有这个叫法
51、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官方根据他生前事迹、道德休养等情况,给予其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也就是谥号,相当于一个人的盖棺定论。
52、杜甫——名: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53、屈原——名:平,字:原;又紫云名:正则,字:灵均
54、岳飞——名:飞,字:鹏举
55、杜牧——名:牧,字:牧之
56、与此同例,与“武”字搭配组成二字谥号的用字依次为宁、毅、敏、惠、襄、顺、肃、靖等。
57、欧阳修——名: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58、蒲松龄——名: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59、李商隐——名:商隐,字:义山,号:玉生
60、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谥号
61、庄子——名:周
62、苏轼——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63、王安石——名: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64、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65、柳宗元——名: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66、“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
67、谥法成系统后,文臣,武将谥号分别以文,武两字开头,文一般后跟,正、贞、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等字;武一般后跟,宁、毅、敏、惠、襄、顺、肃、靖、等字。还有一种就是文武大臣通用的曰通谥,以忠字开头,后跟文、武、定、烈、简、肃、毅、敬、等字。
68、美谥,如: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等。
69、褒美的谥号,比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