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的意思
1、成语解释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2、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
3、解释: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4、“柮”,读音为duò时,含义是指断。当读音zuó时是指〔柮枂〕柱端木。及发音wù,基本含义古同“杌”,树无枝。柮字的组词:柮枂、骨柮。
5、“咄”读音为duō,最早见于《说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咄”的基本含义表示惊怪,如“咄咄怪事。”;引申含义表示呵叱,如“咄!你这光棍!那么简单”。
6、意思是形容气势汹汹,延伸造句:(6)她这席话说得咄咄逼人,令人目瞪口呆。
7、他说话总给人一股咄咄逼人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8、气势汹汹
9、就在这时候,从门外闯进了一位气势汹汹中年农妇。
10、咄咄粤语拼音duōduō,同音字:多多
11、“夛”,是一个汉语汉字,拼音是duō,释义:古同“多”。夛的常见组词有夛遹。
12、成语出处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13、出处: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14、拼音:píngyìjìnrén
15、出自:《荀子·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意思是:君子是不会做想小人那样凶猛对人的不良行为。
16、近义词:敬而远之,盛气凌人,不可一世,气焰万丈,气势汹汹,嚣张气焰,来势汹汹。
17、意思是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18、duōduōbīrén
19、例句:他说话总给人一股~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20、咄咄:[duōduō]使人惊奇的声音。
21、两个词的区别在于含义上有所不同。咄咄逼人的意思是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泛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灼灼逼人的意思多用来形容目光炽热,明亮。有逼迫人的力量。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比如说,他说话这样不客气,真有点咄咄逼人。
22、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气势汹汹的样子
23、咄咄[duōduō]表示惊诧或感叹。引证释义: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咄咄危哉!大事去矣!”
24、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25、盛气凌人
26、拼音:duōduōbīrén
27、咄嗟[duōjiē]吆喝。引证释义:宋·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诗:“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28、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29、出自: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
30、咄的读音是duō。
咄咄的意思
31、解释: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32、“咄咄逼人”的意思是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有一种得理不饶人的感觉,这种人强势,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是不被大家所喜欢的人。
33、(7)年轻人辩论,咄咄逼人,让我想想再回答你提出来的问题。
34、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
35、平易近人
36、讷,读音为nè,最早见于秦代小篆,在六书中属会意字。讷字的基本含义为语言迟钝,如:讷言、口讷;引申含义为结结巴巴地说,如:《水浒全传》中“只听得差拨口里讷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讷字常用作形容词,如:木讷。
37、多,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读作duō。最早见于甲骨文。六书属会意字。从甲骨文到楷书,字形都是两个“夕”相重。其本义是数量大,与“少”“寡”相对。引申为“超出”;又引申“过分的、不必要的”;还引申为“多余”。“多”也是中华姓氏之一
38、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39、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意思是:如果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那么人民就会归顺于他。
40、拼音:shèngqìlíngrén
41、咄咄逼人
42、咄咄逼人的近义词
43、同音字有“柮、夛”等。
44、反义:平易近人,和风细雨,温文尔雅。
45、拼音:duōduōbīrén
46、〔古文〕《广韵》《正韵》得何切《集韵》《韵会》当何切,朵平声。《尔雅·释诂》众也。《诗·小雅》谋夫孔多。《增韵》不少也。《易·谦卦象传》君子以裒多益寡。《礼·表记》取数多者,仁也。
47、duōduōnènè
48、拼音:qìshìxiōngxiōng
49、解释: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50、出人意料是让人没想到的意思,咄咄怪事是很怪异的事情的意思
51、扩展资料:
52、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53、解释: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54、你不要咄咄逼人,不留后路。
55、汉语文字
56、周总理一向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57、多多[duō]
58、【成语】:咄咄怪事【故事】:东晋扬州刺史殷浩与大将桓温不合,王羲之劝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殷浩不但不听,领兵北伐,屡战屡败,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信安,他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老是在纸上写“咄咄怪事”四个字来表示心中的不平【拼音】:duōduōguàishì【解释】: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举例造句】:噫!一小说之微,而竟有如斯之法律,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亦咄咄怪事,~。★清·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拼音代码】:ddgs【近义词】:莫名其妙、不可思议【反义词】:合情合理、顺理成章、天经地义【歇后语】:鱼跳出来吃猫【灯谜】:竹子开玫瑰花【用法】:作宾语;与“岂非”、“真是”等连用【英文】:monstrousabsurdity
59、出自: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意思是:我(卫铄)有一个叫王逸少的弟子,学了我的真传,真给我很大的压力。
60、咄咄逼人的反义词
咄咄的意思
61、没有仄仄逼人只有【咄咄逼人】[duōduōbīrén]【解释】: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