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生平
1、他清醒地看到自己面临的打击和诱惑。他深深知道如果改变理想与信念以从俗,即可获得政治新生;如果远走他乡,也可获取重任。但他九死未悔。在国内,他说:“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对于出走,他有过多次复杂的心理斗争。在女媭、灵氛、巫咸等多人劝解下,他决心离开家乡,“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但当他升上天空时,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做出自己的选择,“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最终以江水自证清白。
2、屈原的负面性格特点
3、屈原正面性格特征屈原的正面性特点要远远超出其负面性特点。屈原作为忠君爱国之人,其自身的崇高人格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
4、没有爱国这个概念并不等于没有这种行为。国家利益局限于君主利益有关是当时社会性质与人民思想境界决定的,屈原也只能是当时社会的一份子。在当时,忠君与爱国是无可分割的,这点是可以肯定的。
5、当然,屈原也曾怀疑过自己的选择。在《离骚》中,他借灵氛之言指出当时楚国政治生态之恶劣,“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但他依旧没有离去,而是寻求一位巫师的帮助,“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巫咸告诉他,“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6、公元前314年,屈原因为变法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扑,失去了楚王的信任,开始远离权力中枢。此后,屈原只能通过讲学的方式来宣扬变法的思想主张。公元前304年,屈原被流放至汉北,在此地遥思故国作《离骚》。五年后,屈原回返国都参政,任三闾大夫,与昭雎等楚国贤臣主力抗秦,可惜未能如愿,楚怀王被秦国劫持囚禁。公元前296年,楚怀王亡于秦国,新王对秦国采取妥协政策,打压主张抗秦的大臣。屈原被新王罢免官位,流放到江南。此后长期居于流放地。公元前278年,楚国国都被秦国攻占,屈原预见故国将灭,回天无力,郁郁难舒,遂投江以身殉国。
7、屈原的正面性特点要远远超出其负面性特点。屈原作为忠君爱国之人,其自身的崇高人格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也就是说,屈原的治国能力非常出众,受到了楚怀王的重视和信任。屈原敢于犯颜直谏,将楚国安危与自身安危紧密结合,为了楚国甘愿牺牲个人前途。尤其是在秦昭襄王邀请楚怀王去秦国赴会时,屈原更是直言不讳地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由此可见,屈原观察敏锐,能够提前判断秦昭襄王的阴谋诡计。
8、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他创造的“楚辞”,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9、第二段,遭受诋毁质疑苦
10、后来,楚国因接连遭到秦、齐、韩、魏的围攻而陷入困境。屈原眼看曾经兴旺的国家已经衰败腐朽,悲愤交加,怀抱石头自沉于汨罗江,传说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
11、当时主流价值观是“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即君国优于乡国,出生于哪个国家、祖辈在哪个国家不是最重要的,为哪个国家效劳、在哪个国家能施展抱负才是最重要的。是以有“士无恒君、国无定臣”的说法。孔丘为寻求出仕以推行周公之礼而周游列国;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错杀而奔吴国,并率吴军攻陷楚都,将已经去世的楚平王掘墓鞭尸;苏秦挂六国相印;李斯不愿做“厕鼠”而弃楚奔秦做“仓鼠”
12、屈原,名正则,字灵,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汉族,出生于东周战国时期楚国丹阳,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忧国忧民的屈原在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就是他的忌日。
13、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14、屈原的一生及遭遇:屈原投江的故事简述
15、现代的爱国者为广大的国民做了贡献是由现在的社会性质与人民思想境界决定的,你们都是过于用现代社会的标准衡量古代人。
16、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17、屈原是历史上有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都在为楚国做贡献,面对楚怀王的不信任和奸佞小人的栽赃陷害,屈原内心备受煎熬,他一心只为国家做事情,但始终得不到他们的关心,反而一再的将他推入深渊,在楚国灭亡后他心如死灰,最终跳入江中
18、你不能说他就是忠君不爱国,也不能说他就是爱国不忠君,除非有史实参考他曾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没有。
19、屈原的负面性格特点1.自视甚高,非常孤傲屈原出身贵族,自视甚高,他追求的是世俗所不能接受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比较虚无,他希望与自然融为一体,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浑浊不堪。
20、在中国历史上,文学史上,诗歌史上,屈原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以光辉的诗篇——反映了他的全部的,辉的思想,和他的光辉的人格的伟大的诗篇。抚育着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屈原和他留给我们的《离骚》等诗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应该而且必须珍惜。
21、公元前340年,屈原在楚国丹阳出生。屈原少年多智,从小就喜欢博览群书,18岁之前,屈原先后在乐平里、昭府两地生活读书学习。屈原在昭府求学期间与他后来的妻子昭碧霞相恋,两人于公元前322年在乐平里定亲成婚。公元前321年,秦国进攻楚国,屈原积的组织领导乡壮抵抗秦军的侵略,展现出了超人的才华。此后三年,屈原因功出仕,前往楚国都城为官。公元前317年到公元前315年期间,屈原主张楚国实行变法,富国强兵,因为触犯了传统贵族的利益,因而与他们交恶。
22、屈原身为楚国贵族,其品德与日月争光,且“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屈原出使齐国,争取齐楚同盟进而推动关东六国合纵,楚怀王为纵约长;力推内政改革,“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然而,屈原的正确主张被贵族保守派攻击,他被奸佞小人构陷,继而被贬为三闾大夫。
23、屈原正色道:“我们都知道,刚清洗过头发的人戴上冠帽之前一定要拍去冠帽上的灰尘,刚刚沐浴的人要穿清洗过的衣裳。谁会忍受自己的清白的身躯蒙受尘土的污染呢?对我来说,我宁可远离那混沌的庙堂也不能忍受与他们同流合污。哪怕要投入这汩罗江中葬身鱼腹,我也不愿让自己的品德沾染上不洁的污垢。”于是屈原怀抱石头,以身投汨罗江。
24、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国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25、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自云名正,字灵均,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楚国俊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汩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慈父之祖,中华诗祖去年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26、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27、他有崇高的政治理想,“长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正是这种浩博的人道精神引发着他对于祖国和人民热切而忠诚的爱。
28、屈原的一生可以用信,疏,黜,流,死五个字概括,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参与国事,后被人嫉妒陷害怀王疏远而罢黜,怀王死后又被流放,郢都攻破怀石投江而死。
29、屈原借家乡之橘咏怀,有人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屈原则在十八岁发出“深固难徙”的誓言,无论其职位如何变化、无论其际遇如何改变、无论其生活如何艰难,他都牢记使命、不忘初衷,始终坚持。屈原不是神,他也面临着一个重要而痛苦甚至致命的抉择-乡国、君国是统一还是分割?
30、屈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人。
屈原生平
31、屈原的名字由来
32、屈原的忠诚并没有得到楚王的认可,后又被二度流放。在屈原早期作品《橘颂》中,他反复吟唱:“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33、第三段,为明心志投汨罗
34、通过分析《史记》中屈原的人物形象,人们能够明确屈原之所以遭遇不幸,主要原因还是自身性格缺陷。作为政治家,屈原是失败的,而作为爱国主义诗人,他无疑是伟大的。屈原始终坚持操守,始终深爱国家,爱国为民。
35、后因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转任三闾大夫,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36、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这四句是说: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而东汉王逸在《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微;“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微,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天地人三统。这在今天看来,只是个巧合,原无所谓,可在当时却认为是一个好兆头。
37、除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之外,屈原的文学成就也造诣颇深,其代表作《离骚》作为叙事恢弘的长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创作出全新的文学创作方式。
38、屈原作为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和浪漫主义诗人,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忠君爱国、忧国忧民,具有反抗强权的精神。但是,其性格孤高、自负、倔强,导致他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正是因为这种偏激的性格和个人经历,他才会最终走向自我毁灭。《史记》以列传形式单独且详细叙述了屈原生平,生动地展现了屈原的坎坷人生,由此可见屈原在司马迁心目中的分量。
39、第一段,豪情万丈为国忙
40、自视甚高,非常孤傲2.固执己见,不肯屈服
41、屈原姓屈名平,字原。屈原长大后,他的父亲又把他的名取为正则,字取为灵均,这寄托着屈原的父辈和屈原本人的理想。正则的意思是公正法则,古意中与平
42、除了直抒胸臆的诗篇以外,最能表现他爱国主义精神的就是他不忍看见楚国人民忍受秦国人所带来的巨大灾难时,于五月初自沉泊罗江,享年55岁。在屈原五十五年的人生历程中他无时无刻不把自己同楚国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和楚国人民的疾苦联系在一起。
43、屈原是一个为光明和自由而战的不屈战士,他是光明与自由的化身。诗人的身分在剧作中已淡化,屈原全然是作为政治家活跃在全剧的冲突中。
44、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
45、屈原以自沉汨罗江举起的爱国主义旗帜,从此在中华大地高高飘扬!
46、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7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秭县(今湖北省秭县)人,是楚国的同姓贵族,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
47、屈原所处的时代,国家有三个概念,出生之国谓之乡国;居住或出仕之国谓之君国;神话谱系先祖之国谓祖国。
48、字相近,恰好对应了他的名,而灵均中均的意思是均衡平和,加上灵即神,善的美称,与他的字原的意思又是对应的。屈原的父辈和屈原一样,都渴望获得一个公正,平和的世界,希望屈原能拥有宽广,豁达的胸怀。事实上,屈原的一生始终在为实现这些理想奋斗着。在他后来最重要的诗作《离骚》中,灵均还成了作品中主人公的名字。
49、(一)屈原正面性格特征
50、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始终以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来对屈原进行评价。首先,司马迁盛赞了屈原高洁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看淡生死的高尚品质,所以司马迁对屈原心生敬佩。但是,对于屈原得不到国家重用,听闻楚国国都郢沦陷就愤然选择投江,司马迁并不赞同,因为屈原没有凭借自己的才能游说诸侯。在经过屈原自沉之地时,司马迁为他不能实现志向而悲伤,也为他的为人感到敬佩,称其可以与日月争光。
51、五个字:怀才不遇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