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经典文案 > 和勤学好问有关的名句【优选33句】

和勤学好问有关的名句【优选33句】

时间:2023-04-17 15:02:16

和勤学好问有关的名句

1、译文: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只是因为好学不耻下问。

2、读了勤学好问的孔子这个故事,得到的启示:学习要吃苦,勤奋,钻研,而且好问。只有这样,才能学所成。历代有学问的人都是如此。

3、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因此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

4、译文:聪明并且好问,只有这样才能成才。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7、孟子的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372年至公元前289年,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孙氏衰微后,有一支从鲁迁居到邹国,就是孟子的祖先。

8、译文:如果你不学习,你就不会成才;如果你不提问,你就不会知道。

9、这两句大意是:不会就要虚心学习,不懂就要不耻下问。此条以极为质朴的语言阐述治学的道理,通俗易懂,十分上口。不会就是不会,不会就向书本学习,向别人请教,这不仅不是丢人,而且恰恰说明你真正掌握了求知之道。正因为近于口语,说理明白,特别易于接受,因而流传既久且广,有很强的生命力。

10、这是孔子论语中的名句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12、《荀子·非十二子》是《荀子》篇名,内容对先秦各学派代表人物它嚣、魏牟、陈仲、史鱼酋、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孟轲等十二人作了批判,而归结到以推崇仲尼、子弓的学说为主。

13、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谚语,意思是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出自《荀子·非十二子》。

14、孔子名句

15、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16、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卫国。

17、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出自《荀子·非十二子》。

18、不知则问是荀子写的名言,原文是:“不能则学,不知则问”,出自《非十二子》。荀子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而且荀子的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做比较。

19、“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出自《荀子》这一哲学著作,其原句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懂得的就要去问,不会做的就应该去学习,即便有能力也要懂得谦让,如此才能成为有德之人。

20、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2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

22、勤学好问的孔子,得到的启示:学习要吃苦,勤奋,钻研,而且好问。只有这样,才能学所成。历代有学问的人都是如此。

23、不知则问和不耻下问这是两个了,两句出处的。

24、译文: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5、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26、《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7、有关不耻下问的名言警句如下:

28、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朱熹

29、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30、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辈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和勤学好问有关的名句

31、译文: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32、译文: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33、出自孔子的论语意思要勤学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