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组诗
1、《竞渡诗》
2、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3、妖魔鬼怪,见之避躲。
4、清明纸花,犹未凋落。
5、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6、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每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7、诗经中没有关于端午节的句子。因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是在战国时期。而诗经是在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产生的诗歌总集。所以时间出现的时间要比端午节出现的时间更早,因此诗经中没有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8、持鞭劲急吼长啸,扬波破浪济奔波。
9、《端午》
10、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诗歌比比皆是,下面为您推荐一首端午节诗歌:
11、屈子护佑,百姓安乐。
12、《五丝》
13、春秋年代祭龙舟,百姓同欢赛五毛。
14、《七律·端午》
15、《浣溪沙·端午》
16、宋·文天祥
17、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18、端午节:
19、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20、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21、扯束艾蒿,插于门格。
22、《竞渡歌》
23、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24、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5、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26、唐褚朝阳
27、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28、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29、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30、彩线轻缠红玉臂,
端午组诗
31、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32、粽子美酒,豪情高歌。
33、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34、《端午节》
35、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36、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37、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
38、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39、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40、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41、端午日赐衣
4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43、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44、端午节古诗
45、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
46、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7、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48、唐·杜甫
49、明朝端午浴芳兰。
50、北宋·欧阳修
51、(3)第④段除了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请任选这两种说明方法中的一种,说说有什么作用?
52、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53、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54、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
55、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56、佳人相见一千年。
57、端午骄阳,明媚热火。
58、端午节来临之际,手捧一杯新茶,徜徉在隽永的唐诗宋词里,品味这些传诵千古的诗词,感受古代端午节的风俗,享受那份袅袅的温馨和愉悦,别有一番情趣。
59、唐·杨巨源
60、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端午组诗
61、《谢人送粽》
62、岸边花簇人争看,观海楼高峰鼓磨。
63、(2)第③段中的加点词“常”能否去掉,为什么?
64、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65、唐·殷尧藩
66、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67、唐·李隆基
68、轻汗微微透碧纨,
69、摩天高楼,天宫融合。
70、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71、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72、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73、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74、时代美景,蓬莱仙阁。
75、荷叶曲肱船一片,丝纶细腰帆皱褶。
76、(1)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
77、赛龙舟是端午节人们喜闻乐见的主要活动,唐代张建封在《竞渡歌》中写道:“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红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鼓乐齐鸣,千帆竞渡,场面壮观,扣人心弦,读来让人身临其境。“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词人黄裳则极尽笔触,描绘了一幅荷香十里、千舟竞发的生动画面。
78、艾在端午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79、唐代诗人文秀在《端午》中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很直白的一首诗,写得大气磅礴,读来朗朗上口,写明端午节是用来纪念这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对昏君奸臣的嘲讽和憎恨。
80、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81、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82、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83、《端午即事》
84、《端午日赐衣》
85、“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词人刘克庄用雄浑而凄清的笔调,把屈原那种慷慨悲壮描写得淋漓尽致,于深沉和悲痛之间悼念了伟大诗人屈原。
86、等闲惊破纱窗梦。
87、流香涨腻满晴川。
88、唐·张建封
89、作者:杜甫
90、端午节的诗歌:五月五划龙舟,寂寞烦恼都飘走;朋友相聚品美酒,幸福生活无烦忧;趋吉避凶挂菖蒲,平安相伴人生路;粽子飘香甜蜜藏,裹紧幸福喜洋洋,端午快乐又吉祥,好运吉运自天降!
端午组诗
91、《渔家傲》
92、生绡画扇盘双凤。
93、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94、小符斜挂绿云鬟。
95、《午日处州禁竞渡》
96、明·汤显祖
97、“五月家家过端阳,咸蛋粽子与雄黄。”端午节还要吃粽子,插菖蒲、艾草和喝雄黄酒。唐代诗人姚合的“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宋代韩元吉的“角黍堆冰碗,兵符点翠钗”,描绘的都是对粽子的喜爱之情。挂艾条、插菖蒲等习俗,体现了端午避瘟保健的意蕴,在古诗词中也有过生动的描绘。大文豪欧阳修在《渔家傲》中写道:“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这首词意境高雅,把端午时节粽子飘香,人们共饮菖蒲美酒的美妙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而南宋陆游的《乙卯重五诗》却这样写道:“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全诗朴素自然,真实具体,乡村农家过端午节的习俗跃然纸上。
98、唐·文秀
99、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100、宋·苏轼
101、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102、端午节,在两千多年的文明传承中,依然保持着独特魅力和内涵。在浓浓诗香、绵绵词韵中过端午,心中便多了一份对节俗所承载的文化的尊重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