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经典文案 >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名句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名句

时间:2023-04-23 19:48:51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名句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广开言路的句子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的句子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10、《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效果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1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4、《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5、《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16、邹忌指出齐王身边的人与齐王的关系,或偏爱,或敬畏,或企求,而这些原因导致周围所有人都不能客观的与齐王讲话,或因爱赞誉,或因畏与企求而奉承,听不到真话的人,就会受到蒙蔽。

17、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8、《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名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理由:以小见大,设喻妥帖,讽谏易纳。

1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0、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1、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22、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3、--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24、--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6、《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句是:

27、--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美?"

2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9、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3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名句

3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2、--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33、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4、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3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36、”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