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经典文案 > 精选关于冰心的生平介绍【42句】

精选关于冰心的生平介绍【42句】

时间:2023-04-24 15:37:58

关于冰心的生平介绍

1、二、主要著作

2、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后随父亲移居上海、烟台。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

3、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4、冰心是福建长乐人。

5、被称为世纪老人,文坛祖母。

6、年,吴文藻、冰心夫妇携子女于抗战烽火中离开北平,来到云南,1940年移居重庆,出任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文化事业组组长,遴选为国民参政会女参政员,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写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有影响的作品。

7、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

8、成家后的冰心,仍然创作不辍,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分》《我们太太的客厅》等,1932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说、散文、诗歌各一卷),由北新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

9、冰心的意思是:象冰一样晶莹明亮的心,比喻心地纯洁、表里如一。出自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0、扩展资料:

11、年11月,她随丈夫吴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部讲演,后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

12、年随父迁居北京,次年入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开始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说《两个家庭》《超人》等,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小诗《繁星》《春水》。

13、出自<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14、或许喜欢这首诗的不只我一人,许多读过、细解过这首诗的人都会喜欢它,因诗人的品质高洁、信念坚定。那一片冰心如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激励过许多正直、善良的人们。众所周知的谢婉莹女士就以冰心为笔名成就一生。

15、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6、他从作为萧乾的夫人文洁若介绍说萧谦一直把冰心当做大姐。萧乾11岁时与冰心弟弟谢为楫……萧乾的大姐兼师娘,冰心不仅是消遣的大姐,而且一度还兼着师娘的双重身份,1933年。萧乾。文洁若也是冰心的崇拜者,文洁如则比萧乾在更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冰心的作品。并。为文倾倒。

17、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8、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冰心迎来了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她始终保持不断思索、永远进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曾言“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19、冰心亲切的饼干弟弟肖乾在他八十多岁时去看冰心,还能把繁星一字不差的背出来。

20、参考资料来源:http://history.people.com.cn/n1/2017/0922/c372333-29553591.html

21、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22、年,出国留学前后,冰心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29年,冰心与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举行了婚礼。

23、因为冰心她活了近一个多世纪,直到1999年才逝世,享年99岁。这样的高龄在当时并不常见,一经曝出就引起了大范围的轰动,冰心的一生,从始到终历经了一个多世纪,共计九十九个年头的岁月,使她被大众冠以"世纪老人"的称呼。

24、《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25、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一时期,她写作小说、散文、回忆录,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之独特,都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

26、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27、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2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9、《春水》(诗集)1923,新潮社

30、冰心奶奶是指谢婉莹,冰心(1900年10月5日一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人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为玉壶”之意。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

关于冰心的生平介绍

31、一、生平

32、经过选择,冰心1951年回到北京。她先后出访过印度、日本、瑞士、法国、埃及、英国、苏联等国家,在世界各国人民中间传播友谊。同时发表大量作品,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新生活。她勤于翻译,出版了多种译作。

33、“世纪老人”。文坛祖母

34、诗人的意思是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35、《繁星》(诗集)1923,商务

36、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37、冰心与萧乾交往趣事:半个多世纪的姐弟情  见证了冰心与萧乾两位中国当代文坛巨匠长达七十多年友谊的翻译家文洁若,昨日在全国冰心文学系列讲座中抖出了不少冰心与萧乾鲜为人知的交往趣事。  冰心亲切的“饼干弟弟”  “萧乾在他80多岁时去看冰心,还能把《繁星》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他从来不写诗,也不背书,可见《繁星》是在他很小时候就耳濡目染记住了的。”作为萧乾的夫人,文洁若介绍说,萧乾一直把冰心当作大姐。萧乾11岁时,与冰心弟弟谢为楫同在崇实小学读书,“当时的冰心就已经是个耀眼的诗人了”。那时的萧乾放学后常常连家都不回,背着书包就和为楫一起到剪子巷中的谢家去玩。  萧乾初中毕业时为了维持生计,进了北新书局当练习生。书局出版了《寄小读者》,给冰心送稿费的就是萧乾。他把冰心的稿费用手绢扎牢在手腕上,一路汗涔涔地骑到剪子巷,还偷偷告诉冰心:书局的实际印数比版权页上写的要多好多,书局在欺骗作家。  萧乾原名萧秉乾,由于“乾”字也可读作“干”,在小学里他就得了个绰号叫“小饼干”。冰心从弟弟那里得知了这个绰号,直到70多年后,冰心仍喊他“饼干”,而冰心的儿女们则叫萧乾作“饼干舅舅”,孙儿辈自然也跟着喊起“饼干爷爷”。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冰心的丈夫和3个弟弟相继去世,冰心有一次对来访的萧乾夫妇说:“我的3个弟弟都不在了,见了‘饼干’,就像见了我弟弟一样。”  萧乾的大姐兼师娘  冰心不仅是萧乾的大姐,而且一度还兼着“师娘”的双重身份。1933年,萧乾由辅仁大学转入燕京大学读新闻,选修了冰心的丈夫吴文藻教授的社会学课。当时冰心在燕京、清华两所大学同时任教,萧乾又成了他们家的常客。  对于这个从小就熟悉的后辈,冰心对待萧乾就像是对待亲弟弟一样,关心他的生活和创作。而冰心的正义感和大无畏的精神也对萧乾影响颇深。两人一直保持着联系,在文学创作上也时有交流。  1957年萧乾因为以亲身的经历写了追述过去书局的文章而挨批。不少人因为害怕被牵连,批萧乾时都上纲上线杀气腾腾。有两个人的发言却让文洁若印象深刻,一个是女作家杨刚,一个就是冰心。她们两人一个强调了萧乾的穷苦出身,一个追述了萧乾在北新书局当练习生的往事,都在曲折地保护着萧乾。文洁若也是冰心的崇拜者  文洁若则比萧乾在更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冰心的作品,并为之倾倒。她回忆说,自己在6岁时就读懂了冰心的《寂寞》,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小小,曾让她难过了好久。多年以后,萧乾告诉她,小小就是以冰心的弟弟为楫为原型写的。半个多世纪后重读《寂寞》,它依然能使文洁若感到无限惆怅。  文洁若还牢记着冰心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从80岁才开始。作完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仍神采奕奕的文洁若笑着说:“我现在刚好80岁,我的人生也才刚刚开始。”

38、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39、原文如下:

40、ghhfbjjfx

41、也就从那时起,一直就偏执的以为,“冰心”,就应该呈放在玉壶那样一个温纯结净的容器里才最为完美,好似只有那样,所谓冰心才可成其为冰心,而玉壶也才可成其为玉壶。

42、冰心冰心晚年被尊称为“文坛祖母”,她是世纪同龄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变幻,一直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写作了七十五年。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她的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她的译作如的《先知》《沙与沫》,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及戏剧集多种,都是公认的文学翻译精品,1995年曾因此经黎巴嫩共和国总统签署授予国家级雪松勋章。她的文学影响超越国界,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得到海内外读者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