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议论和抒情的句子
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主语分别是“木”,“泉”,给人以大自然的环境清幽之感,这里的“也”和“而”也都属文言连词,加深强调树木生长,泉水流淌的动感。
2、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
3、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
4、归去来兮辞中描写陶渊明在春天出游所看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描绘了归园田后出游中所见的田园初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5、本文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抒写作者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达了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触景生感,从春来万物的欣欣向荣中,感到大自然的迁流不息和人生的短暂,而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思想。
7、《归去来兮辞》中诗人出游中所见的句子: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是一篇由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抒情小赋,创作于义熙元年(405年)作者辞官之初,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创作之高峰。
8、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9、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10、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11、全文采用叙述与抒情双线结构,巧妙运用现实与想象交融的创作手法,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作品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被欧阳修称赞为:“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12、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
13、乃瞻衡宇,栽欣载奔。
14、“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写船行顺风,轻快如飞,而心情的愉快亦尽在其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写昼夜兼程,望归甚切。问路于行人,见暗自计程,迫不及待;惟其如此,方恨路程之长,而嫌时间过得太慢。“恨晨光之熹微”,正是把心理上的归程之长化为时间之慢的感觉,以表现其急切盼归的心情。
15、《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
16、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17、“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描绘了归园田后出游中所见的田园初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意思是:草木茂盛,水流细微。
18、扩展资料
19、“欣欣”本就是生长的动感,向着荣光不断昂头,“涓涓”本指细小的水流,但它通常又给人一种清澈明净的感觉。反映出作者对万物的喜爱之情。
20、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寓情于景,情真意切,富有情趣;文字洗练,笔调清新,音节谐美,富于音乐美,结构严谨周密。
21、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22、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
23、三径就荒,松菊尤存。
24、虽然略有感喟,但基调仍是恬静而开朗的。这一段承上启下,把笔触从居室和庭园延伸到郊原和溪山之间,进一步展拓出一个春郊事农和溪山寻幽的隐居天地;并且触物兴感,为尾段的抒情性议论作了过渡。
25、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27、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
28、云无心以出由,鸟倦飞而知还。
29、创作背景: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30、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
归去来兮辞议论和抒情的句子
31、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32、引壶觞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
33、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