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励志名句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到学习的方式及其态度,对我个人启发比较大的有三句: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句可能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句。益是增加,损是减少,这个没有异议。问题是增加什么,减少什么。首先,这句话说明老子并不反对学习,他年轻时也是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学习先辈的知识,积累能力,技术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但老子也同时发现了学习所带来的问题:不断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增加机诈之智,增长我漫,让我们的心灵不再清净,不再纯粹。所以后面提出“为道日损”,要损去那些知见下的伪装: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熬漫:损掉错误的生活态度,观念,净化自我心灵,才能让道心显现。老子提出的绝学无忧,也决对不是反对学习,而是不要让学习使自己更加困惑,增长愚痴的知见束缚自己的心灵。
4、立身淳厚,抛弃虚华。2、“谦下”:学江海为“百谷之王”。3、上善若水。4、曲则全,枉则正。【小细作事】1、成就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2、持之以恒,目标始终如一。3、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4、“贵身”:生命高于一切。
5、培根比喻:「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正如你若不把橄榄压榨,它就不出油。
6、一个人如果有了素质和道德,那么他就和水一样,非常的清澈。
7、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8、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9、[译文]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10、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11、老子在道德经七十八章中以水虽柔弱,攻坚强却莫之能胜的超常特性,说明要想成大业,就要以水为榜样,勇于藏污纳垢,勇于承担责任!原句是:天下莫弱于水,而故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者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1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3、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14、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15、第二句是“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这句话是我们学习实践的一个最好的方式和态度。人的一生会会碰到各种类型的人和事,有良师益友,肯定也有所谓的品德底下之人,有能力强的,也有能力弱的,我们珍惜那些可以帮助我们进步的因缘,但也要用慈悲心看待那些所谓不善的因缘,他们一方面是我们引以为戒的学习对象,另一方面也是需要我们帮助,共同进步的家人。“是以圣人善救人,故无弃人。”
16、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17、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一文中,意思是人有了德行就好像水一样清澈。
1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9、创作背景:
20、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21、卢梭说:「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可见推动和活化灵魂向善者,德行也。
22、美德馨香油润,愈烧愈烈,愈压愈香。
23、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24、真正的学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许多伟大的工作而生前并不因此出名。
25、人有德行,如水至清。
26、何谓宠辱若惊?
27、人有德行,如水至清。水清如镜,可以鉴形辨容,照见黑白。德馨如水,可以鉴己观人,明辨是非。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9、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之母。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和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3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老子道德经励志名句
3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33、《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34、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
35、第三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这就是老子的学习目的。我们现在很多地方兴起国学热,这应该是好事情,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但是有很多国学学校不是注重孩子的心灵成长,道心及伦理观的培养,只是从表面模仿古人穿衣,行礼,这就本末倒置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反古,复古,而是在学习圣贤的智慧,让当心下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更加和谐,心灵净化,这才是老子提倡的学习道的终极目的。以上三句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有关老子学习态度方面的体会。
3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7、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3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