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爱国事迹
1、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
2、年10月到达上海。
3、阿长与《三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常、父亲的病、锁记、狗·猫·鼠、藤野先生、范爱农、 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3、《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4、《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5、《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6、《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7、《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8、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表现厂作者由童年的玩乐列入学读书的成长过程。第一部分写在“我的乐园”百草园中的游戏,那里快乐、有趣,满溢着生机与活力。第二部分写长大了,不得不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作者抓住几个记忆犹新的侧面,写书塾的景物、饱学又和蔼的教师和孩子们寻找到的读书之外的乐趣,这是本文的学习重点,第二段景物描写非常精彩,可以多加留意。整个文章内容丰富,放得开,收得拢,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9、,变换了三个地点: ①“我”在东京;藤野先生 ②“我”在仙台; ③北京 写了六个典型事例: 1.藤野先生的第一节课——表现先生中规中矩,学究气,略有些古板; 2.上讲堂忘记带领结——对外表不拘小节; 3.添改“我”抄的讲义——表现先生对学生关心,认真负责; 4.先生纠正“我”绘的解剖图——表现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5.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表现他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 6.先生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况——表现他严谨求实精神,对骨学的浓厚兴趣。 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有如下特点。 10、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书《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和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这是—篇纪实性的文章。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 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长妈妈是一位经历沧桑的人,这里不仅写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个人物形象。而我对长妈妈的感情也是文章的关键,文章的主体把握及最后对她的缅怀、祝福,都能说明感情很深。语言上或叙或议,前后呼应,如三次写“大字形”睡式及谋害隐鼠的怨恨,朴实中带有点韵味,让读者细细体会其中。 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的一个人。 《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4、爱国,就是爱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而不是爱这片土地的统治者。 爱国,就是爱这个国家的人民,而不是爱这个国家的政府。 爱国,就是要让这个国家走向民主而不是走向专制。 爱国,就是要让国民走向自由而不是成为奴隶。 爱国,就是要勇于支持弱势群体正义的行为,就是要敢于反对贪官权贵的横行霸道。 爱国,就是要能够接受别国对本国合理的批评而敢于反对这个国家不合理的制度。 爱国,既要能支持政府有利于国民的政策,也要敢于反对政府压制或剥削国民的行为。 爱国,既要同情民众的疾苦,也要憎恨贪官的腐败。 爱国,既要为历史上的辉煌和今天的成就而自豪,也要为传统的专制和今天的落后感到羞耻。 爱国,既不是盲目排外,也不是骄傲自满。 爱国,既要勇于承认别国的优点,也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 爱国,既要反抗外族野蛮的侵略和专制的统治,也要学习外国的科技文明和民主制度。 爱国,既是一种感情,也要保持理智。 爱国,不是无原则地支持某个领袖,不是无原则地为一个政权捐躯。 爱国,就是要勇于为人民的自由而牺牲,而不是被人利用成为排外的工具,成为专制政权维护统治的牺牲品。
5、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先生从一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者变成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在不断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了解、研究中逐步完成的。我们知道,鲁迅先生的父亲患有肺病,鲁迅先生在为父亲寻医治病中了解到中国医学的落后。正是出于这种原因,鲁迅先生才决定学医,学成之后为父亲以及和他父亲一样的中国劳苦大众治病,让病人少受一些痛苦,少受一些庸医的折磨,因此去了东京留学学医。但在一次看电影时,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人枪杀,而看客大多是中国人。从那以后,鲁迅先生认识到要拯救中国,不是医学而应是文学,用文学唤醒麻木的中国人,以此改变中国落后、贫穷、被欺的现状,从此弃医从文,用如椽的大笔,揭穿旧中国的黑暗,描写国民的愚昧,勾勒中国官僚政客的丑恶嘴脸,以此让国民看清中国社会的黑暗。鲁迅先生创作发表了阿Q正传、孔已己等大量的文学作品,并写了大批匕首似的杂文,刺向黑暗的社会。从而利用社会条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6、超过常人的智慧还有满腔热血的激情实现了人生目标,不管是学医还是从文,都是为了唤醒沉睡的东方巨人――中国。鲁迅先生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7、时局动荡,社会混乱,民不聊生,水深火热,鲁迅先生深知民之疾苦,本想悬壶济世,普度众生,医者仁心救万民于水火。后来才发现拯救的了强健的身体,却无法改变当时很多人的麻木不仁的思想。无法完成伟大的人生目标。
8、”鲁迅先生是爱国主义者,不管是前期去日本学医救人,还是后面弃医从文。目标只有一个救国救民于水火中。
9、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弃医从文,就是为了拯救万千中国同胞,没了唤醒麻木的世人,号召广大的有识之士热血青年,为国为家,奋斗不息,呕心沥血死而后已。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民国时期很多大文豪不是每个人都有鲁迅先生的爱国热情。
1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2、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
13、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4、鲁迅1881生
15、—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16、鲁迅先生是利用文学这个武器,通过因势利导在当时黑暗落后的社会现实,愚昧麻木的民风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唤醒了广大民众的主人翁意识和爱国情怀。鲁迅在实现自己的理想过程中是经历了一个思想变化的过程,刚开始他看到广大民众深受鸦片的毒害而变得瘦骨嶙峋,虚弱不堪时,他决定学医来医治国人的疾病,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可后来他发现即便是人有了健康的身体,而思想却愚昧无知,麻木不仁,对国家民族漠不关心,我国的古人都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人民已麻木到十分危险的地步,同时内有军阀混战,外有资本主义烈强虎视眈眈,照此下去,离亡国灭种就不远了。因此当务之急是唤醒广大民众主人翁的责任感和爱国意识,鲁迅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弃医就文的。他正是利用了当时人们渴望变天的历史条件,因势利导,发起了消灭八股文提倡白话文,并且写了大量反映人民疾苦,唤醒人民意识的小说,散文,杂文等文学作品。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最能代表鲁迅先生为人处世态度的一句话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毛泽东同志对鲁迅先生的评价也很高,-他说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民主革命时期的伟大旗手,鲁迅去世后为了纪念先生在当时的革命圣地延安还创办了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可见鲁迅先生对我国近代文学艺术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17、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18、我对于鲁迅先生不是很了解,但是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话的意思看,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我国历史上,都是堪称一绝的。从历史人物上看,他的人生轨迹很相似于杜甫。都有一个忧国忧民的宽广胸襟。他们的时代都是处于国家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嫉恶如仇是他们的共同特征。显然他们都是当时位高权重的人物们的眼中钉。而他们都是各自当时极少数,为穷苦大众发声的知识分子。鲁迅先生出生在中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年代,那时以他的威望完全可以高高在上的做人上人。然而由于他心系国家民族大义,想用医疗手段来拯救当时病入膏肓的中国。我个人认为鲁迅先生一直没有实现他的目标,因为他的目标可能是比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还宏伟的。我虽然不知道知道鲁迅先生的目标是什么,但是他可能比谁都想看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安居乐业。我四万万同胞不再被人奴役,灾难深重的中国人可以当家做主,堂堂正正的做人。他在有生之年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但是他老人家的家国情怀。让救亡图存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他的意志。并且前赴后继的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包括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已经基本变成现实。只想对鲁迅先生说一声,您老在天之灵安息吧!您放心不下的四万万同胞的子子孙孙,早已经实现了当家做主,并且要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梦很快就会成为现实。
19、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20、写了“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终于这流言消灭了”,鲁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的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结合课文注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作者这样做的原因:中国民众的愚味、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发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