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然大悟的本意
1、题目中的两个成语,它们两个代表着不同境遇了,茅塞顿开主要指的是“自己的内心深处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得到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说成为“顿悟”;醍醐灌顶则主要指的是“虽然自己经过了许多种的方式尝试取得问题的答案,但是百思不得其解了,在别人的提醒一下之后得到了正确的答案了”,有一种“恍然大悟”这样的感觉了。
2、这个可以用恍然大悟。
3、恍[huǎng]1.恍然:~悟。
4、唐·顾况《行路难》:“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5、你现在能够及时幡然醒悟也不算太晚,毕竟浪子回头金不换
6、如梦初醒【解释】: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7、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想通了。如梦初醒: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8、愰是动词,愰动,摇摇愰愰,恍是声词,恍当一响
9、幡然醒悟
10、形容迅速而彻底地认识到过错而悔改醒悟。幡然,也作翻然,本义是回飞的样子,引申为迅速而彻底地改变.
11、“幌”字的偏旁是“巾”,与纺织物有关,又称帷幔。最初特指酒店的布招,用布帘缀于竿端,悬于门前,以招引顾客;后来用“幌子”泛指商店门外表明所卖商品的標志;再后来引申比喻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假借的名义,比如“有的单位打着开会的幌子游山玩水”。
12、忽然有点明白相似的词语是恍然大悟
13、茅塞顿开:原意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14、恍然大悟,幡然醒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豁然贯通,如梦初醒,拨云见日,云开雾散
15、愰huàng1.心明。
16、成语应该是幡然醒悟
17、仿佛(与“如、若”等连用):~如梦境。~如隔世。~若置身其间。
18、扩展资料:
19、元·王祯《农书》卷八:宋其宿酲未解,病暍未苏,得此而食,世俗所谓醍醐灌顶,甘露洒心,正谓此也。
20、醍醐灌顶多指更进一步的明白,而茅塞顿开则是突然开窍,之前没有基础的明白。
21、《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相公闻语,由于(犹如)甘露入心,夫人闻之,也似醍醐灌顶。”
22、豁然开朗【解释】: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23、“恍”本义为模糊、不清楚,引申为似乎、好像,如恍如梦境,还表示猛醒,如恍然;“幌”指帐幔、帘帷,如幌子。
24、茅:茅草;塞:堵塞;顿:顿时,立刻;开:开通,通顺。原意:一下子打开了被茅草阻塞的路。
25、豁然新生意思是开阔敞亮的样子。豁然开朗本义指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得开阔明亮,现形容一下子领悟明白了某种道理。恍然指猛然领悟的样子。悟是理解、明白的意思。恍然大悟指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豁然开朗的比喻义与恍然大悟的意思相近。
26、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27、《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28、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29、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豁然开朗,突然理解、领悟了某种道理,解开了心中的疑问。
30、《水浒传》第四二回:宋江觉道这酒馨香馥郁,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
恍然大悟的本意
31、古同“晃”,摇动;摆动。
32、茅塞顿开【解释】:茅:茅草;塞:堵塞;顿:顿时。原意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豁然开朗,明白了事物的内在含义。
33、),意思有二:一是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如“精神恍惚”;二是(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如“我恍惚听见他回来了”。此外,“恍”字还可作“忽然”讲,如恍然大悟;作“仿佛”讲,如“恍如隔世”。
34、“恍”和“幌”,读音都是huǎng,字形又易混淆。须知,这是两个含义完全不同的字,应该严格地区分开。
35、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36、近义词:
37、恍然大悟、焕然大悟
38、“恍”字偏旁是“忄”,说明与心理活动有关,最常见的词语是恍(huǎnghū
39、fānránxǐngwù
40、恍然大悟【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41、醍醐灌顶有种锦上添花的感觉,而茅塞顿开是雪中送炭
42、茅塞顿开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