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关于节俭的名言
1、节俭是你一生中食用不完美宴
2、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
3、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4、奢侈好像酒,即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5、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6、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8、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9、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10、唐代:颜仁郁
11、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1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14、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
15、——爱默生
1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
17、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
18、《农家》
19、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20、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2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2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23、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24、君子以俭德辟难。【出处】《周易·否》。【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提示】《周易》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有许多地方阐述事物变化的道理。这句话就有辩证的思想。一方面,阐明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危难的时候,特别是在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时,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难。《周易》的作者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顺与不顺、通与不通之时,不顺不通,就要修身养德,不能过分彰显自己,以渡过难关。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处】《尚书·大禹谟》。【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提示】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尧特别关心群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提示】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情。大夫御孙劝谏他时,说了这句话,并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恶”,不但不能取悦先人,反而是辱没了他们。可见,古人是从礼的规范和德的大小的高度来看待节俭,而把奢侈浪费看做一种恶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以俭,不靡费财物,仍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提示】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劳动,社会安定,百姓和国家都会随之富足起来。我们现在仍应保持以勤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动,这样,国家才会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富裕。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出处】《墨子·辞过》。【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提示】在先秦诸子之中,墨子以乐于过类似苦行僧的生活而闻名。他痛恨统治者的骄奢淫逸、靡费财物,提倡节俭。他到处宣扬自己的观点,吸引了大批人做他的弟子,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处】李绅《悯农》。【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提示】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出处】李商隐《咏史》。【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提示】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的阶段,所以比较注意勤俭节约。但是对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昭示的真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提示】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他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宠爱伶人,不思进取,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与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提示】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而且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商纣王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止。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的能力。
25、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26、关于节俭的名言1
27、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28、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
29、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30、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李商隐关于节俭的名言
3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3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白
33、《咏史》李商隐
34、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35、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