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的典故
1、不要强求自己。就是去读就好了。益处就在那你每天不停阅读的岁月里,慢慢的侵染了你的生命。
2、【释义】读书必有所得。【出处】:出自《渑水燕谈录·文儒》。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典故】: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昉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一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并常常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扩展资料:
3、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4、孟母是是一位颇有见地,善于教子的贤德女性。孟子能够成为中兴儒学的“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这位母亲的教育。《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传诵名句,孟母的“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历史佳话,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样板故事。
5、王老师经常教我们多读些课外书,开卷有益,定会有收获。
6、宋太宗赵光义,很爱读文史一类书籍。他把文学家李昉等人召来,要他们编一部大型辞书。
7、成语出处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8、尽管世人对赵光义取得政权的方式心存疑虑,却不得不承认,历史上的赵光义确实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9、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10、赵光义让所有人都离开,自己来照料哥哥。外人只远远看见赵匡胤和赵光义说了一些什么,接着烛影摇晃,似乎赵光义离席退避,随后听到铁斧戳地的声音,听见赵匡胤高声说:“你好好去做。”
11、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说自己读了很多书但什么都没有记住,读书还有什么用处呢?
12、其实,我们读书也是一样。我要去纠结我今天读了多少书,记住了多少名言警句,收获了多深的感悟。
13、体现传统家庭教育的典故应该就是孟母三迁了吧,这个故事是说那么为了孩子的学习,他搬办了三次地方。
14、据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赵匡胤召弟弟赵光义进宫饮酒。当时赵匡胤身体很好,酒后有些不舒服,就躺下休息。
15、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宋太宗命宰相李昉等十四人编纂了《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的重大贡献
16、成语解释:开卷有益,意思是读书就有好处。后人常用来勉励人们勤奋读书。
17、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误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18、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觉得开卷有益。
19、开卷有益: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开卷:打开书本;益:益处;收获。成语拼音:kāijuànyǒuyì成语出处: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扩展资料成语用法:开卷有益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读书总有好处。成语正音:卷,不能读作“juǎn”。成语辨形:卷,不能写作“券”。反义词:读书无用成语例子:开卷有益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们历来提倡多读书,读好书。
20、我觉得是对的。读书总是比不读书要好。只要你翻来书谱阅读,不管你记住没记住,或者记住了多少,最终都会受益的。
21、天亮后,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太平兴国。这件事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但是无法证实。
22、成语故事:
23、成语用法:开卷有益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读书总有好处。
24、三、我们要做到开卷有益,首先就要选择读好的书
25、意思是读书总会有所得益,延伸造句:一、老师说开卷有益,叮嘱我们多读有益的书籍。
26、读了一下午的书,弄懂了不少问题,果然是开卷有益啊。
27、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就会增长知识。爱迪生不就是一个例子吗?他读了很多书,从中得到了启发,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才发明出来电灯。世界名人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这么多知识呢?如果没有了知识,我们怎样辨别人们谁是谁非呢?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丰富词语去写作文呢?马克思开卷,获益甚多。他写《资本论》时,就读了一千余册的自藏书,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子的书。如果马克思不开卷读书,可能...可以洞晓世事沧桑,才发明出来电灯?他读了很多书。如果马克思不开卷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哪来的这么多知识呢:开卷有益,博物使人深沉。读书,就会增长知识,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爱迪生不就是一个例子吗:“史鉴使人明智。他写《资本论》时。”多读书,我们怎样辨别人们谁是谁非呢。世界名人培根说过;读书,就读了一千余册的自藏书,可一言以蔽之,伦理之学使人庄重。”这诸多意思,可能就写不出《资本论》来了,诗歌使人巧慧,从中得到了启发。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丰富词语去写作文呢我认为开卷有益?如果没有了知识。如果我们不多读书,获益甚多,数学使人精细。高尔基说过,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子的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马克思开卷;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8、宋太宗赵光义是一位聪明而又干练的帝王。少年时代,他曾任职于宋太祖所指挥的宿卫军。由于经历频繁战事,了解民间疾苦,继位后他澄清吏治,整顿朝纲,使得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大平,被后人称为一代贤君。
29、成语拼音:kāijuànyǒuyì
30、有个智者让这个人拿着一个竹篮子去打水。大家斗知道有那么个说法——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是真的什么都没有留下吗?
开卷有益的典故
31、这部书因为是皇帝看过的,后来就改名为《太平御览》。
32、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有“贤君”之称的赵光义的登基却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案。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宋太祖赵匡胤应当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他却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实在出乎意料。
33、扩展资料
34、宋太宗用大约一年的时间,终于看完了全书。因为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所以这部书又叫《太平御览》。
35、天快亮时,赵光义急忙叫人来,说赵匡胤已经逝世。
36、竹篮子自己本身是湿了的,他的身体里侵入了水分,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竹篮子的颜色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光滑,有色泽。
37、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38、我认为开卷有益。
39、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益:益处;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
40、所以说,读书,一定是有用的。它慢慢的会固定成你的气质,陪伴在你的漫长岁月中。
41、二、趁年轻多读些书,开卷有益!
42、成语典故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43、《太平御览》原名《太平编览》,书编成后,献给宋太宗审阅。宋太宗极为重视,认真阅读。他规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如果因一时政务繁忙,没完成计划,那么第二天一定要补上。当时,有的大臣认为皇帝日理万机,还要这么刻苦读书,未免过于辛苦,就劝皇帝放慢计划,每天少看些。宋太宗却笑着说:“只要打开书就会有收获,我不觉得辛苦啊!”
44、“开卷有益”的名人故事有赵光义开卷有益,详细如下:
45、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效仿,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会有益处。常用于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46、李昉等人花了七年工夫,摘录了1600种古籍。太平年间,终于编成了共1000卷的《太平总类》。太宗见了这部巨著,非常高兴。他规定自己,每天必须阅读三卷。有时候,由于朝政忙,他没有能按计划阅读。以后一有空,他就补读。侍臣们见宋太宗读这厚厚的书太劳神,劝他休息。宋太宗对他们说:开卷有益,我不觉得疲劳啊!
47、我是清泉韵,爱读书,爱分享的80后东北宝妈。(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