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喻: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3、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4、夸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拓展资料
6、“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8、(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9、对偶:太多了,不能一一列举,选几个吧。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旦辞"四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0、“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1、反问: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12、互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1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木兰诗》是一首由宋朝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长篇叙事诗。
15、该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此诗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6、“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7、“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19、《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20、“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2、(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4、出门看伙伴,火伴皆惊忙。
2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26、诗中有5处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27、在家巧织,从军精武,炼就红颜坚似铁替父分忧,为国急难,谁说女子不如男
28、此5处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内容互相补充,音节和谐优美,富有节奏感。其中,第5处是对偶中含对偶:“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与“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形成对偶;上述两句中的“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是对偶句,“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也是对偶句。
29、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30、排比: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1、顶真: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32、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