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荡荡造比喻句
1、观潮中的浩浩荡荡的意思是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并由忠诚参与朗读。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2、汉语成语,拼音是bōlánzhuàngkuò,释义: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澜:浪。壮阔:雄壮宽广。
3、大张旗鼓[dàzhāngqígǔ]
4、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直喻)”、“暗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
5、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运动等
6、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7、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8、成语用法
9、像水开后气泡翻滚一样的喧闹。形容议论纷纷。
10、比喻是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即以甲事物来比拟乙事物。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11、波澜壮阔[bōlánzhuàngkuò]
12、张:陈设,展示;旗鼓:旗帜和战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
13、沸沸扬扬
14、fèifèiyángyáng
15、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16、“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浪潮比作战马,生动的展现了浪潮雄伟的气势。
17、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18、近义词:波澜壮阔,
19、明·施耐庵《水浒》:“后来听得沸沸扬扬地说道:‘黄泥冈上一伙贩枣子的客人把蒙汗药麻翻了人;劫了生辰纲去。’”
20、事情发生的第二天,就沸沸扬扬地传开来了。
21、浩浩荡荡本意是指江海湖波的浪涛汹涌澎湃,浩浩荡荡!现在也是借指军队的气势,形容气势磅礴,浩浩荡荡的冲向了敌人阵地!
22、所谓光辉岁月,不是波澜壮阔的时候,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