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名言精选 > 一则论语一则故事精选60句

一则论语一则故事精选60句

时间:2024-04-30 07:02:51

一则论语一则故事

1、孔子问子贡:“你觉的你和颜渊谁更有才能?”子贡回答:“我哪敢跟颜渊相比。颜渊那个人,听到一个道理,他就能发扬出十个来;我听到一个道理,能发扬出两个罢了。”孔子说:“是不如颜渊啊。我也认为你不如颜渊。”

2、【故事】

3、东汉名臣杨震50岁时到州郡任职,当他前往郡里路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任昌邑县长,前去看望杨震,晚上欲送杨震黄金十斤。杨震说:“老朋友懂你,你为什么不懂老朋友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抱起黄金惭愧地离开了。

4、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性格豪爽,为人正直,十分勇敢。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子路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为他保驾护航。

5、南子听了子路的话,非常生气,她命令侍卫把子路抓起来,准备处死他。但是,子路毫不畏惧,他拔出了自己的剑,准备与南子的侍卫决一死战。

6、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7、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改。

8、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9、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

10、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卫灵公》。

11、东汉时期,庐江太守羊续施政清平,为人俭朴,素有穷官之称。有一次,羊续的属下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面对这条“礼鱼”,他收下后让人把鱼挂在庭檐下,没过几天,就成了一条枯鱼干,在屋檐下飘来荡去,羊续也不让人取掉,以此表达自己不收礼的决心,留下“悬鱼太守”的美名。

1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3、孔子觉的,自己与颜渊之间最能够产生共鸣。他说:“告诉他,他就毫不懈怠的去践行,也只有颜渊能做到吧!”“颜渊,他对我的话,可以说无不会然于心,因心领神会而欣喜呀!”

14、孔子对颜渊说:“受人重用就出来做官,没人重用就隐居藏善,只有我们两个能够这样吧!”

15、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弟子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渊的弟子,最为好学,不迁怒于他人他事,不犯与过去同样的错误。不幸的是,他短命死了。如今就没有了,没有听说有这样好学的人。”

16、《论语》里的故事:孔子与颜渊

17、故事一:子罕弗受玉

18、颜渊体弱多病,二十九岁头发就白了,三十二岁就死了。孔子悲痛不已,大声叹道:“啊!老天要让我的理想不能传下去!老天要我的理想不能传下去啊!”孔子因为颜渊之死,哭的非常伤心。

19、故事三:羊续悬鱼明志

20、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就是“天下有道则见”(《论语?泰伯》),就是“邦有道则仕”(《论语?卫灵公》),也就是,“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21、颜渊早死,孔子一直为他惋惜,说:“真可惜啊!我看到颜渊进步,而没有看到他止步。”孔子认为颜渊若不早死,一定会成为更了不起的人。

22、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述而》。

23、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4、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25、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把义看作是最尊贵的。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去做盗贼。”

2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7、颜渊做人,大智若愚。孔子说:“我跟颜渊说一天的话,他也没有问难的话,好象很傻的样子。等我回头暗暗观察他的行为举止,发现足以发挥我所教诲的道理,才发现他一点儿也不傻。”

28、译文:一天,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事后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何不这样说,他这个人,一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内心一快乐就忘记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呢。”

29、孔子说:“颜渊这个人,他能够保持三个月不违背仁之道,其余的弟子能保持几天乃至一月,也就到头了。”“颜渊真是个贤人啊!哪怕只有一小盆饭吃,一瓢水喝,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若是别人发愁还顾不过来,颜渊却依然能保持快乐的心态。颜渊真是个贤人啊!”

30、有一次,孔子和子路来到了卫国。卫国的国君卫灵公对孔子非常尊敬,邀请他在卫国做官。但是,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却是一个名声不好的女人,她曾经勾引过卫国的公子宋朝,并且干预卫国的政治。

一则论语一则故事

31、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颜渊》。

32、译文: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33、杀身成仁便是以身殉道。

34、东汉末年,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地上有块金子,管宁视为瓦石,而华歆捡起看了看又扔了。还有一次两人一起读书,门外有官员的轿舆前呼后拥而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忍不住去看热闹。管宁认为华歆“见利而动心,心慕官绅”均非君子之举,于是割席断交。

35、《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被视为儒家经典之一。殉道者故事指的是为了自己的信仰或理念而献出生命的人的故事。以下是一个与《论语》和殉道者有关的故事:

36、春秋时期,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把它献给主管建筑工程的大臣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加工玉石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给我,我们都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于是,留下了“子罕弗受玉”的美传。

37、秦武王强健有力,喜欢亲近大力士。他听说没有人能举起鼎,就决定试一试。力士任鄙说自己只能举百钧之物,“这千钧之鼎,臣不能胜任”。力士孟贲勉强把鼎举了半尺高。秦武王举鼎时把脚砸成重伤,不省人事,当夜伤重。之后,孟贲被五马分尸,诛灭其族。而任鄙不单纯崇尚勇武,得以善终。

38、孔子说:“有道德的人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39、颜回字子渊,鲁国人。在众多弟子中,颜渊是孔子最为欣赏的一个,认为他好学而不违仁,最有可能继承自己的理想。

40、子路对南子的行为非常不满,认为她不应该干涉卫国的政治。于是,子路决定去找南子理论。他来到了南子的宫殿,向南子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抗议。

41、富有和显贵是人们所向往的,不用正当的方法获得他,君子就不居有;贫困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通过正当的方法抛弃它,君子不摆脱。君子离开了仁德,怎样还能成就自己的名声呢?君子不会在哪怕是一顿饭那么短的时间里远离仁德,紧急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困顿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

42、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3、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子路》。

44、译文: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想做好工,必须先把器具打磨锋利。住在这个环境下,就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结交士中的仁人。”

45、东汉名臣杨震身处异乡,靠教书为生,后到州里任职。一次,老相识王密送他十两黄金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再三劝杨震收下,却被严词拒绝。从此,杨震“夜畏四知,严拒私谒”的故事成为美谈。

46、但“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却似乎比“无道则隐”,“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和“穷则独善其身”来得要壮烈一些,而大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的意思了。

4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48、故事二:杨震暮夜却金

49、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为政》。

50、君子的态度不庄重就没有威仪,所学便不会稳固;做人处事以忠信为本,不会和那些不讲究忠信的人做朋友;自己有了过错一定会勇於改过。

51、译文:子夏要到鲁国的莒父当地方官,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不要一味求快,不要只顾眼前小利。如果一味求快,往往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反而使得大事不能成功。”

52、译文: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好像去见贵宾,役使民众好像去承担重大祀典。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在邦国做事没有抱怨,在卿大夫的封地做事也无抱怨。”仲弓说:“我冉雍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53、子路的行为虽然有些冲动,但是他的勇气和正直却值得我们敬佩。他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捍卫正义和道德。这种殉道者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推崇的。

54、弟子们说:“老师太悲伤了。”孔子说:“太悲伤了吗?不为这样的人悲伤,还为谁悲伤呢?”

55、孔子生活的年代已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典籍。但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典籍在流传过程中破损散佚,残缺不全。孔子一方面出于教学的需要,一方面作为知识渊博的学者,他感到自己有责任将这些珍贵的遗产进行整理编撰,以便于系统的研究。它教育人们把握好学与行的关系,亦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原则。博学不能散漫无状,在博学的基础上要“约之以礼”。要将博学来的知识,用一种文化精神、理论原则来统率规范。为此人们不仅需广泛地学习知识,还要把知识上升到精神的层面。

56、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57、只有叛徒才以道殉人。

58、【注释】

59、就在这时,孔子及时赶到了,他阻止了子路的行为,并向南子道歉。孔子对南子说:“子路是我的学生,他的行为冒犯了您,请您原谅他。”南子听了孔子的话,也觉得自己做得有些过分,于是就放了子路。

60、三国时的马谡素有才名,长于战争理论、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得到诸葛亮赏识。有人曾说他“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并未听取。由于马谡缺乏实战经验,在街亭一战中,他不听取副将王平的建议,一意孤行,导致蜀军惨败。诸葛亮只得“挥泪斩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