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名言精选 > 精选史记中的名言名句及赏析【144句】

精选史记中的名言名句及赏析【144句】

时间:2024-05-11 07:07:59

史记中的名言名句及赏析

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司马迁《史记》

3、此句很好的描述了“耳聪目明”四个字,耳朵灵敏可以听到很远的声音,眼睛可以观察到很细微的东西,是讲得高辛,一出生就会加自己的名字,拥有非凡的本领,取知远一名,就是希望孩子能纵揽全局,细心稳重,洞察细微。

4、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5、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

6、父母者,人之本也。

7、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1、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12、鉴于水者见面之容,鉴于人者知吉与凶。

13、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1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5、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7、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8、彼可取而代也。

19、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0、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

21、虽被万戮,岂有悔哉。

22、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23、白话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2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25、"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7、高祖本纪: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28、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2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春秋孔子

史记中的名言名句及赏析

31、伏尸百万,流血漂卤。

32、司马迁以杰出的才华和惊人的毅力,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鸿篇巨制,开创性的创造了中国历史资料记载的编纂方法,它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史记》直接影响了以后史书记载的方式。

3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3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3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36、(史记·太史公自序)

3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8、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39、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0、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41、"不傲慢,遇事冷静,不情绪化,逆商高,这样的人,才能担当大任。"

42、《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

4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44、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45、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46、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47、史记里的好句子:

48、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49、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50、这些句子包含了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启示意义。

51、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5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代王之涣

53、孔子世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54、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

5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6、李将军列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7、《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历史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好句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好句子:

58、"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59、(史记·滑稽列传)

60、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中的名言名句及赏析

61、志不强者智不达。——春秋墨翟

62、《史记》中的名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63、俊雄二字就是指的豪迈出众的人,是英雄,非常适合男孩起名。

64、(史记·李将军传)

65、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66、这句最经典的句子,有著名的文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说过,那就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历史学家的著作,不比《离骚》差的,由此可以看出《史记》的历史地位确实挺高的。

6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春秋孔子《论语》

68、《史记》虽然是史书,但书中的文学性非常精彩,如《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就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句子,很有哲理性。实际上,《史记》中这样极富这里的语句随处可见,《史记》不愧为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

69、白话文: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70、《史记·五帝本纪》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71、白话文:意志不坚强的人,智慧也不会通达。

7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73、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74、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75、以上仅是《史记》中的一部分好句子,这部著作中还有许多其他富有哲理和启示性的语句。阅读《史记》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还能欣赏到司马迁优美的文学风格和智慧的思考。

76、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7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78、(史记·高祖本纪)

79、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8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8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82、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83、白话文: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84、(史记·陈涉世家)

85、白话文:书就是药啊,善于读它可以医愚。

86、白话文:他聪敏勤勉而爱好学习,又谦虚下问。

87、(史记·张仪列传)

8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89、"顺境不沾沾自喜;逆境不慌张气馁;安闲不奢侈放逸;危险不惊慌恐惧。内心有惊雷炸响,表面却安静如平湖,这样的人,可以拜为上将军。"

9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春秋孔子

史记中的名言名句及赏析

9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92、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93、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94、白话文: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慢慢,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95、"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96、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97、失之豪厘,差以千里。——《史记·李将军列传》

9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9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春秋孔子《论语》

100、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101、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102、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10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04、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

105、《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精辟的言论和见解。以下是其中的十句经典名言:

106、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

107、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0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09、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110、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1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112、王叔岷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113、《史记·五帝本纪》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114、(史记·淮阴侯列传)

115、白话文: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11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17、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

118、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19、商君列传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120、《十二本纪·夏本纪》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

史记中的名言名句及赏析

121、(史记·报任少卿书)

12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23、土颜色为黄色,所以号称为黄色,有土属性的就属祥瑞征兆。因为是五帝本纪,所以此句也是概况了皇帝,德瑞就是有天子的祥瑞之兆,用于男孩,体现了父母对孩子德行的期望和要求。

124、(史记·留侯世家)

12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

126、置之死地而后生。

127、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春秋孔子

12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高祖本纪》

129、(史记·项羽本纪)

130、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131、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史记》

132、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133、单名一个稷,是稷谷的简称,为百谷之长,而社稷一词中的社为土神,稷就被奉为谷神,江山社稷,就是国家的象征。

134、太史公自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35、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唐代刘向

136、白话文: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13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38、马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39、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140、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14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142、白话文: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143、"王者之事,股肱之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44、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西晋华峤也说:“迁文直而事核  张辅说“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  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  杨雄(前58~公元18),西汉文学家、哲学家。他在《法言》一书中写道:“太史迁,曰实录”。“子长多爱,爱奇也。”杨雄是赞扬司马迁实录精神的第一人。他提出的实录与爱奇,为历人者所赞同,直到现在。  韩愈(768~824),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的文学才华。他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他认为司马迁作品的风格是“雄深雅健”。《史记》成为韩愈作文的样本  柳宗元(773~819),散文学家。柳宗元认为《史记》文章写得朴素凝炼、简洁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马存认为司马迁平生喜游,足迹不肯一日休。司马迁壮游不是一般的旅游,而是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所以他的文章或为狂澜惊涛,奔放浩荡;或为洞庭之波,深沉含蓄;或春妆如浓,靡蔓绰约;或龙腾虎跃,千军万马。司马迁世家龙门,念神禹立大功;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彷徨齐鲁,睹天子之遗风。所以,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为文章,因而子长的文章变化无穷  郑樵(1103~1162),福建人,南宋史学家。郑樵认为:诸子百家,空言著书,历代实迹,无所纪系。而司马迁父子世司典籍,工于制作,上自黄帝,下迄秦汉,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蓍人。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书。可见郑樵对《史记》评价之高  金圣叹(1608~1661),明末清初杰出的点评家,一个思想敏锐而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他把《史记》作为“六才子书”之一,评论《史记》序赞九十多篇。他在评《水浒传》、《西厢记》中多次赞扬司马迁,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他说:“隐忍以就功名,为史公一生之心。”在评《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司马迁“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泪。”金圣叹可谓司马迁的知音。他对《史记》与关系的探讨独树一帜。“《水浒传》方法即从《史记》出来”,“《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是一篇列传。”清人张竹波更直言:“《金瓶梅》是一部《史记》。”可见《史记》对后世写作技巧的广泛影响。  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江苏常熟人。曾任礼部尚书,诗文甚负盛名。他在《物斋有学集》中说:“司马氏以命世之才、旷代之识、高视千载,创立《史记》。”他认为司马迁创立的五体结构,成为历代史学家编史的样本,发凡起例之功“炳如日星矣”!  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思想家。是继唐代刘知几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他在史学理论名著《文史通义》中说:“夫史迁绝学,《春秋》之后一人而已。”他认为《史记》一书“范围千古、牢笼百家”,司马迁有卓见绝识之能,《史记》有发凡创例之功。由于司马迁有卓绝千古的识力和笔力,《史记》是“经纬乎天人之际”的一家之言,章学诚俨然比于后无来者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认为:“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梁启超对《史记》评价颇高,认为《史记》实为中国通史之创始者,是一部博谨严著作。他认为:史记之列传,借人以明史;《史记》之行文,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史记》叙事,能剖析条理,缜密而清晰。因此他主张对于《史记》,“凡属学人,必须一读”。  五、现代、当代  建国前《史记》研究收获颇丰,名人迭出。鲁迅、郭沫若等大家的评论惊世骇俗;建国后《史记》研究高潮迭起,人才济济,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一生酷爱《史记》,在《汉文学史纳要》一书中有专篇介绍司马迁。鲁迅认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司马迁写文章“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因而《史记》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的评价成为《史记》评论中的不朽名言。  (1893~1976),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他在《为人民服务》文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对司马迁很佩服,认为“司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特别赞赏司马迁的文学才华。他说:“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一部《史记》不啻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集也可以。”1958年郭沫若在为司马祠题写的碑文中对司马迁有“文章旷代雄”、“功业追尼父”的赞语。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史记》的文学成就是极高的。  翦伯赞(1898~1968),湖南桃园人,近代史学家。他认为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的开山祖师,《史记》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他说:“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他还说:“《史记》虽系纪传体,却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司马迁“几乎注意到历史上社会之每一个阶层,每一个角落,每一方面的动态,而皆予以具体生动的描写。所以我以为,《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社会史”。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福建长乐人。郑振锋认为:自司马迁以来,便视历史为时代的百科全书,所以司马迁取的材料,范围极广,自政治以至经济,自战争以至学术,无不包括在内,其所的范围是极其广大的。所谓“文学史”也常常被在这个无所不包的“时代的百科全书”之中。  杜鹏程(1924~1991),陕西省韩城市苏村人。当代著名作家,原陕西作家协会副。他在《韩城市志》序中说:“韩城素称文史之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里,一向文化较为发达。……历朝各代,名人辈出,其中以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最为著名,其宏伟巨著《史记》闻名中外,影响深远。”  师哲(1905~1998),陕西省韩城市井溢村人。著名翻译家,原任俄文翻译、顾问,中央编译局局长。他说:“1940年3月,我从苏联回到延安后的第二天,领我去见毛,他同我亲切握手之后,问我是哪里人,我回答韩城人。司马迁是同乡。”对此我十分惊诧,我想,毛说:“喔,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你和司马迁是同乡。”对此我惊诧,我想,毛领导全国人民抗日,领导全国人民翻身闹革命,昼夜操劳,日理万机,还不忘读《史记》,而且还能准确记住它的作者的籍贯,真了不起。”“司马迁刚直不阿,秉笔直书,所以封建统治阶级不喜欢他。现在是人民的天下,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我们应该大张旗鼓地、理直气壮地宣传其人其书其精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给司马迁以应有的历史地位。像他这样对人类历史文化有贡献的,举世公认的人,历史文化名人,全国有几人?我们应该好好地读其书,学其人,弘扬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