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的代表性语录
1、孔子说:“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2、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3、扩展资料
4、“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5、孔子说:“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6、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
7、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8、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我所找他共事的,一定是面临任务便恐惧谨慎,善于谋略能完成的人哩。”
9、至少不能把答应的爽快不爽快作为够不够朋友的判断标准。
10、所以,珍惜那些耿直的朋友吧!同时,我们也要敢于给自己的好朋友提意见,让他变得更好,如果还能委婉地提出意见,那就更完美了。
11、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
12、《论语》里,类似的话还有很多,比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等。都是在说,不应该只关心待遇和名声,而更应该关心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是不是足够。现实中,我们总是抱怨,老板为啥不提拔我,那个女孩儿为啥不喜欢我,大家为啥不关注我的公众号,却不问问自己是不是足够优秀,文章是不是足够好。
13、如果他说了一千遍“我爱你”,却从来没送过你回家,那他肯定不是真的爱你。
14、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叫做〈论语〉。〈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之作,里面主要的核心内容就是:仁。论语的论拼音就是lún,读第二声
15、政治思想:“仁”和“礼”。①“仁”即“仁者爱人”,“礼”就是要“克己复礼”。②“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16、:读书学习做事,是因内心喜欢而做,还是在做给别人看,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找对象非要找外表光鲜的,遇到合适的,反而因为不漂亮就PASS了,仔细想来,追求外表是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吗,还是虚荣心作祟呢?一个道理,选专业、找工作,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还是选别人认为体面甚至羡慕的呢?
17、自省自觉:孔子主张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求诸他人之时先求诸自身,自己是否做到了,提升自我修养。
18、因材施教:孔子主张不同的人要给予不同的教育。
19、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君子经典语录影响深远。其中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这些语录强调了道德修养、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乐于分享和享受知识的态度。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伦理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被广泛传承和尊崇。
2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1、有教无类:孔子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阶层。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公平,不管贫富贵贱,不分国界,都公平的接受教育。
22、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语录中有很多关于人心善良的内容。以下是一些例子:
23、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
24、对方有绝对的信能才讲仁爱,才讲义气,才讲礼义,才有真智慧!没有信能的连接都是假仁,假义,假礼仪,假智慧!这是孔子讲的仁义礼智信的真正意义,而当今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活在表演的世界里!
25、:如果朋友有错误,要衷心劝告他,引导他,但是他就是不听,怎么办呢?有的人可能会苦口婆心,继续劝导,这样下去可能朋友都厌烦了,最后说不定还会埋怨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方式,即使是好朋友,也不能过于干涉,否则很容易连朋友也做不成呢。
26、这些语录都强调了个人应该保持善良、正直和诚实的品质,尊重他人,不断学习和反省自己的行为。这些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
27、主要思想是倡导仁义礼智信。
28、孔子思想言论的原始著作是《论语》。
29、《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30、孔子说:“不发愁没有职位,只发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好了。”
孔子思想的代表性语录
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2、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3、秦瑟感悟:
34、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35、该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36、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37、:“言行一致”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实在难,所以,我们考察一个人,不能只看他说啥,关键要看他做啥。
38、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39、孔子说:“最初,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却要考察他的行为。”
40、:丘吉尔说:“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走过半个地球了。”大家总是喜欢道听途说,这种作风从孔子那个年代,一直延续到现在。谣言止于智者,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听到一些消息时,先思考一下,而不是急于转发。
41、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42、叫《论语》。
43、《论语》是儒家的一部典范之作,并且该书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4、当朋友指出我们的错误时,我们往往不是先反躬自省,而是本能地去辩解,这样人家还会对你提出忠告吗?
4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46、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47、学思结合: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像在沙上建塔,终无所得。思考与学习相结合,才能学到真知。
48、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49、《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体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50、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1、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其高寿而喜欢,另一方面又因其寿高而有所恐惧。”
5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53、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54、《论语》里,类似的话还有:“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等等。
55、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56、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57、子贡问对待朋友的方法。孔子说:“忠心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他不听从,也就罢了,不要自找。”
58、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
59、:如果说同信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还比较容易做到的话,交诤友大概最难做到。每个人都喜欢恭维奉承,不喜欢批评建议,这是人的本性。
60、孔子生于鲁国,是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的学术集是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核心学说的基础,对当时封建社会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巨作《论语》。
孔子思想的代表性语录
6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6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63、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说:“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论语·泰伯》)他这种一以贯之的主张,也反映到他的治史态度中。
64、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65、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
66、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67、:当我们求别人一件事,尤其是比较难的事的时候,有的人胸脯拍得啪啪响,说“没问题”“放心吧”“交给我好了”,我们会觉得这种人很好,爽快!其实有时候他根本就没考虑事情的难度,答应下来却不一定能完成。而另外一些人,他们面临任务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不轻易许诺,但却努力去完成,在你没有抱希望的时候,他却给你说办好了。孔子说,就应该和第二种人共事。嗯嗯,
68、秦瑟感悟
69、<论语>。
70、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谄媚奉承的人交友,同当面恭维背面毁谤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谈的人交友,便又害了。”
71、:漂泊在外的人,一年见到父母的次数最多也就两三次。尤其是工作以后,每次就算回家,也都是匆匆来去,真正留在父母身边的日子真的极其有限。做儿子的,怎能不惭愧?怎能不恐惧呢?
72、欢迎大家给批评秦瑟,指出每篇文章中的不足,秦瑟将感激不尽!
73、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