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奇歇后语
1、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2、歇后语:安禄山进长安——唐完了。
3、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
4、南辕北辙歇后语是背道而驰。
5、“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世以兄弟为友于,子姓为贻厥,歇后语也。’”(2)由两部分组成:前文是比喻语,后文是解释语,运用时可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泥菩萨过江”,以示“自身难保”;也可前后文并列,采用双关的办法。如“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歇后语的实际运用,滥觞于晋,至唐而广泛流行。例:二黄转中板——变调了上了套的牲口——听喝的年三十讨口——丢人现眼不会喝酒伴醉客——舍命陪君子跛子唱戏文——下不了台把鼻涕往脸上抹——自找难看白骨精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冲瞎子问路——找错了人茅覃补柱子——无济于事吃了五味想六味——贪得无厌同床异梦——有二心打猎人瞄准——睁只眼,闭只眼黑洞里裹脚——瞎缠秦始皇修长城——千古奇迹;功过后人评二十岁长胡子——少年老成叫花子看滑稽——穷开心
6、“歇后语”为什么叫“歇后语”呢?这一命名的起源是什么?
7、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8、所谓“歇后语”,它作为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可以说是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通常都分为前后两部分,其中前半句相当于“引子”,后半句则为“后衬”。一般情况下,在仅仅只是说出歇后语前半部分而未说出后半部分时他人便可意会到它的本意,所以称之为“歇后语”。
9、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10、父亲给儿子磕头――岂有此礼(理),胖子触电――肉麻,仙人放屁――不同凡响……文章中加点儿歇后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那么歇后语是怎么来的呢?歇后语起源于唐诗的一种“歇后体”,为唐人郑綮所创。《旧唐书。郑綮列传》载有这样一则趣闻:郑綮善写诗,诗里总带“刺”,诗的样式也有些怪,当时被人们称为“郑五歇后体”。
11、安禄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本姓康,字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粟特族。唐朝时期藩镇、叛臣。
12、背道而驰(拼音:bèidàoérchí)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
13、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14、如只说“泥菩萨过江”,以示“自身难保”;也可前后文并列,采用双关的办法。如“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歇后语的实际运用,滥觞于晋,至唐而广泛流行。
15、现代流传的歇后语大都分为两部分,前面是引言,真实的寓意在后面。有一种说法认为,当时针砭时弊比较隐晦,后半句常常省了,也就是“歇”了。现代流行的歇后语主要以俏皮话为主,而不是讽刺。
16、歇后语的由来?
17、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多用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意,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不言而喻...分两种体式:(1)对于某一现成语句,省却其后面部分词语,只用前一部分来表示被省却词语的意思。
18、歇后语这种语言形式的运用开始于先秦时期,然后经由长时间发展之后于唐朝时期出现“歇后”一词。
19、用歇后法构成的一种熟语。由两部分组成:前文是比喻语,后文是解释语,运用时可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
20、歇后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创造出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它幽默风趣,耐人寻味,通常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边是比喻或叙事,后边则为前边所要表达的意思,一般说出前边的部分,就可以想到后面所表达的意思,所以叫歇后语。例如芝麻开花一一节节高,意思就是用芝麻开花这种现象来比喻生活越来越好。
21、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22、这种本来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怪诗体竟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以至连唐昭宗也经常听到下人的吟诵。这些诗有很多是讽刺时弊的,但唐昭宗非但不怪,反而觉得诗中大有“蕴蓄”,亲笔批“郑綮可礼部侍郎平章事”。后来,郑綮真的当了宰相。不过,他当了官以后就寡言少语,更不写什么带刺歇后诗了,但歇后体却从此流传开来。
23、背道而驰(背:背向)指向着相反的方向奔驰;形容背离正确目标,朝反方向走。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24、《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
25、《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26、“背道而驰”和“南辕北辙”意义相近;两者都有“彼此相反”的意思。区别在于“南辕北辙”一般比喻人的行动和目的恰好相反,“背道而驰”并不局限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