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名言精选 > 《师说》文言文师说知识点归纳优选107句

《师说》文言文师说知识点归纳优选107句

时间:2024-10-14 20:36:19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望昌黎,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也称“韩文公”。

2、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3、-注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求教。

4、人非生而知之者(懂得)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6、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7、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8、-注释:因此无论贵贱、长幼,道理在哪里,老师就在哪里。

9、郯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省郯城县境)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的名称。

10、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2、《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学子,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以下是《师说》的文言文讲解:

1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知道,懂得)

14、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1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1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7、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8、士大夫之族(类、辈)

19、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

20、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

21、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22、三、译文

2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5、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26、二、注释

27、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28、韩愈被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具体篇目有《师说》《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2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0、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

31、苌弘:周敬王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

32、老聃:即老子,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向他请教礼仪。

33、孰能无惑(谁,哪一个)

3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5、道:指儒家之道。

3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7、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38、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39、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40、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4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2、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

43、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44、不必:不一定。

4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46、常师:固定的老师。

47、《师说》是韩愈针对魏晋以来,士族子弟凭门第世禄为官,不求学,耻从师,也反对庶族寒门出身的人求学从师,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写的一篇政论散文。文中作者勇敢地对这种风气展开大胆批判。

4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9、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50、彼童子之师(那些)

51、韩愈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誉。

5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54、-注释:听闻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有专门的研究领域,就是这样而已。

55、-注释:如果一直被疑惑困扰,最终也无法解决。

56、师说所有的文言的知识点:

5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

58、-注释:生活在我前面的人,他们听闻道理肯定比我早,我要向他们学习。

59、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60、1.学者:求学的人。

61、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62、所以:用来……的,……的凭借。

63、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

64、-注释: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更贤能。

6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6、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67、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8、是故无贵无贱(无论)

69、句读 或不焉 经传 老聃  蟠 苌弘 近谀 作师说以贻之

70、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7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2、一、原文

73、-注释: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74、受业:传授学业。

75、-注释:郯子这些人,他们的才能不如孔子。

7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77、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7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9、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8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1、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82、《师说》是唐代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阐述了择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以下是部分古文注释:

83、圣人无常师。

84、-注释: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85、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疑难问题,到最后也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86、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87、庸:岂,难道。

88、古之学者必有师。

89、文学常识

90、”呜呼!

91、字词含义

92、-注释: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9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9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95、韩愈《师说》

9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97、-注释:生活在我后面的人,他们听闻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要向他们学习。

98、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99、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00、拓展资料:

10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02、年相若:年龄差不多。

103、不齿:看不起。

104、惑:疑难问题。

105、圣人无常师(固定)

10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07、文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句子,不仅精僻地阐述了自己的师道观,而且层层深入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在今天还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