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冲嗑子”就能很好的理解“冲壳子”的来历了。“嗑”字在東汉的《说文》解释成“多言也”,当今的北方方言也有“唠嗑”一词,正好也是聊天的意思。这样一来,“壳(嗑)子”在四川话里就先有了闲话的含义,再引申出了“夸大其辞、言语不真实”的意思。民国二十三年的《华阳县志·方言》就记载,“语不实曰扯谎,又曰冲壳子。”里面的“冲壳子”,则意指“撒谎”“吹牛”。有趣的是,四川话里的“冲壳子”还有一个同义词写作“吹壳子”,这就跟“吹牛”一词更像了。
2、倒和四川话打都是一个意思:铸造做成整句话的意思是,锅儿是用铁做的锅儿是铁打呢,馍馍是面做的
3、但是在川南,宜宾,乐山等地方言与四川其它方言是不太一样的,尤其是乐山方言。据考证,乐山方言原属四川地区官方需要,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该区域内除少数民族以外,百分之九十的人口所讲的都是乐山方言,而乐山方言以诙谐,简明,易懂,发音清楚而别具一格。而楼主所问的:锅儿是铁打的这句话正是乐山方言里诙谐幽默的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一句本土方言。
4、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歇三天。这句俗语表示春节期间忙碌的生活节奏,强调了除夕夜的重要性以及初一初二走亲访友的习俗。
5、巴不得:就是自己希望的、想要达到的!比如:"你巴不得你家是开银行的(想钱的意思)"
6、据史料记载,当时全国多个省份都有人口陆续迁徙开到四川。
7、冬去春来,年复一年。这句俗语表达了四川人对时间的感慨,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8、能代表四川话的有很多比如你去干什么叫你爪子,比较愤怒的叫鬼火冒,不好叫西撇,你不要说话叫不要开腔,走路叫甩火腿,吹牛叫冒皮皮,怕老婆叫耙耳朵,没关系叫不存在,土豆叫洋芋儿,还有,你要哪门子?
9、这些俗语反映了四川人民在春节期间的习俗和日常生活,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10、一坛子萝卜----抓不到姜(缰);
11、是屁股被夹到了的意思。四川方言中的屁儿就是屁股的意思
12、撇脱:即洒脱,干净利落。已见于宋代。"撇脱"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简单、容易、轻松"等义。
13、相当于吹空壳的葵花籽!吹牛!
14、今黑儿,明黑儿。
15、总的来说,“清油下锅”是一句形象生动的四川方言俗语,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个情况的担忧和警告,提醒人们要及时应对,避免局面进一步恶化。
16、这句话应该是本土方言。所谓本土方言,是原属于四川的官方语言。自明清时期开始,因战乱导致四川人口急剧减少,因此就有了湖广填四川,但湖广填四川并不是现在我们所理解的两湖两广。湖广填四川只是当时民众迁徙的统称。
17、“清油下锅”是四川方言中的一句俗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件事情或情况开始变得糟糕或难以控制。
18、浪个:意思就是怎么,怎么回事。
19、抿抿甜----形容很甜。
20、就是在油还没沸腾的时候就把菜下锅
21、二、形容词:
22、悬吊吊----不稳当(妥);
23、温嘟嘟----温热合适;
24、四川过年有许多俗语和谚语,以下是其中一些:
25、抻抖:意思是把事情搞清楚了,也有舒服安逸的意思。比如"今天你是整抻抖了的哦!""这个事情你要办抻抖哦!"
26、谈起四川方言,“摆龙门阵”应该是大家很熟悉的俗语,它的意思是人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讲故事。特别是在成都,“摆龙门阵”俨然成为一景,当地人“口头功夫”了得,以致出现了“重庆崽儿砣子硬(重庆人敢打架),成都妹娃嘴巴狡(成都人会吵架)”的说法。
27、撇脱:即洒脱,干净利落。已见于宋代。"撇脱"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简单、容易、轻松"等义:意思就是怎么,怎么回事。
28、从今天以最具代表性的成都方言可以听出,现在的四川话包含了多地方言类型,因为在四川话里可以完全听到其它方言的发音和语句格式。例如普通话和四川话,其实普通话和四川话是互通的,只是发音音调不同而已,例如:妈,麻,马,骂,在四川话的发音里是这样读的:妈,马,骂,麻。四个字的发音都一样,只是音调不同而已。甚至在当今四川话里能听到江苏,上海等地的方言发音。
29、四川方言中的屁儿单用是一种俗语,指的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不重要的事情。
30、正月十五闹元宵,一年大事都办妥。这句俗语说明了元宵节在四川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也寓意着春节庆祝活动的圆满收官。
31、四川人习惯了把菜油叫成清油,没下锅的清油又被说成是生清油,其实这个所谓的生清油早就是熟的,只不过由于每个油坊的榨油师傅对于火候的理解不同会导致炒制的火候产生差异,所以大家买回家的纯菜油还是需要先下锅试试。
32、你要做啥子?
33、几哈:是催促别人快点的意思!比如:"这点酒你几哈喝了"
34、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
35、喷喷香---形容很香;
36、锅儿是铁造的是四川话,但不是俗语,应该算是一句通用的狠话,例如:跟你说,别惹我,等你惹到我了我就让你知道知道锅儿是铁打的。在成都没怎么听过这句话,但是在川南,乐山,宜宾等地经常可以听到这句话。
37、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米饭换新颜。这句俗语描述了春节期间不同日子的饮食习俗,初一吃饺子,初二吃面,初三吃米饭,寓意着年年有余、生活美好。
38、黑黢黢---形容事物非常黑;(黑区嘛工)
39、如果炼油的过程中油泡少生味小那么每次炒菜就可以去省把菜油炼熟的过程,如果油泡多生味重,那么还是只能麻烦点把菜油练炼熟再用了!
40、碗九碗(儿)"本指筵席上的九道主菜。"斗"一词在成都等地方言中有"大"的意思,所以成都人又将赴宴称为"吃九碗(儿)"或"吃九斗碗(儿)"。"破费一席酒,可解九世冤;吝惜九斗碗,结下终身怨"。成都地区流行的这一民谣,形象地道出了筵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另外,成都人之所以将"赴宴"称为"吃九斗碗(儿)",是因为民间视"九"为吉数。
41、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用“清油下锅”来形容某个情况时,通常是指这个情况已经开始变得棘手,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控制局面,否则就会像油在锅里一样,迅速升级并变得难以收拾。
42、由此可见,现在的四川话是由多地语言汇通四川本土方言融合后形成的。
43、五、停电专用词汇:哦豁
44、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这句俗语说明了端午节在四川人心中的地位,同时也传达了夏季来临,气温逐渐升高的信息。
45、三十晚上洗脚,一年身体健康。这句俗语强调了除夕夜洗脚的重要性,寓意着身体健康、祛病驱邪。
46、扯拐,格老子,仙人板板。
47、“清油”指的是纯净、未经过提炼的植物油,而“下锅”则是指将油倒入锅中进行加热。因此,“清油下锅”这个比喻意味着将纯净的油倒入热锅中,一旦加热,油就会迅速升温并开始冒烟,这时候如果不及时控制火候,就很容易让油溅出或者烧焦。
48、李劼人是四川著名的现代作家,在他的作品里有着大量四川人,特别是成都人常用的口语,“冲壳子”也不例外。他的《暴风雨前》就有意为“吹牛”的用法:“王念玉把他衣裳一扯道:‘不要冲壳子了,你看那边那个女人怎样?”李先生在“冲壳子”下面注释:“四川人尤其是成都人的词汇,谓说大话和夸口为‘冲壳子,更无边际的为‘冲天壳子。”如此一来,要是一个四川人冲着你说:“你冲壳子的哦。”那这句话的意思,就不是你在聊天,而是他在说你吹牛、撒谎了。
49、三、谚语
50、醒豁:意思是清楚、明白。比如:"现在这事搞醒豁了嘛"
51、初一不扫地,初二不扔垃圾。这句俗语表示春节期间的卫生禁忌,寓意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财源滚滚。
52、鼓到: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比如:"你不要鼓到我!我不喜欢""你鼓到别人杂子?"
53、四川话冲壳子就是,摆龙门阵,讲故事,吹牛的意思。四川话经常会听到说,把那个壳子打开,小学生新学期发的新书要拿回家让爸爸妈妈包壳壳,这里的壳子,壳壳跟刚刚那个冲壳子可就是两个概念了,这个壳子是指外包装盒,保护层。好多四川方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